李博闻
补:为何“创造”没有本质
2024-9-9 10:51
阅读:801

微信图片_20240906153802.jpg

(图:学生通过领会艺术家作品的“本质”进行创作,但这不是“美的创造”,而是“美的模仿”)

以二元对立思维来研究创新问题时,就会走向本质主义。源起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认为事物固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本质或实质,而科学总能帮助我们把握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自然推论是:我们一旦找到并把握住“原始创新”某种本质,便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原始创新”问题,然而,其中存在的语言悖谬是:通过把握本质批量制造出来的“原始创新”,便不是原始创新。而关于创新主体的本质学说,最终导致创新的顿悟说、天赋说、意志品质说,宣扬又助长神秘主义和英雄主义科学观。总的来说,试图用本质主义思路展开创新研究,进而激活新的创新,是一种虚妄的幻想。

可综合叔本华和海德格尔的观点来理解: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主体通过理性(抽象能力)去把握对象,这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如图,我们固然可以发现艺术品中的某些共性、特征(本质),并加以摹仿。然而,存在和存在者,是两种不同层面的东西,我们把握的是摆在面前的实体(存在者),而不是“存在”。“存在”不是凝固下来的对象,是隐而不显的,是主体自身的。所以我们分析艺术品只能研究其物性。“存在”可以理解为始终处在生成之中的“to be”,或者,“显现”。艺术创造,是艺术家通过想象,把自己的直观认识传达给人们,是艺术家的直观能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博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5429-145030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