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tian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tianlin

博文

15至16世纪的欧洲化学(六)

已有 1755 次阅读 2021-3-16 09:3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15至16世纪的欧洲化学(六)

 

文 / 杨天林

 

本文选自作者的著作《化学与人类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六、勇于实践

 

比阿格里柯拉稍早些的意大利人毕林古乔(V.Biringuccio,1480-1530年)是一位纯粹的实践化学家,他也是与帕拉塞尔苏斯同时代的欧洲化学新方向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是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的。毕林古乔早年是铸造武器的工匠。1529年,他曾在意大利佛洛伦萨铸造过重量达6吨以上的大炮。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的著作《烟火术》于1540年出版。这本书问世后,受到同行的很大重视,阿格里柯拉在写作《论金属》时曾利用了他的这部著作,比如在叙述造强水及玻璃等条目时,都参考了里面的相关章节。不过,他已经没有机会享受这一美好时刻了。

毕林古乔的《烟火术》共7卷,也配有一些有趣的插图,主要叙述用火的各种生产技术。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界矿物形成过程的看法;2)重要矿物原料的开采,硫磺及其他一些矿石的制法;3)矾类、砷及其化合物、盐类、玻璃、矿物(硼砂、磁铁、宝石等);4)各种金属的冶炼、铸造、加工及分离。5)烟火制造技术(最后一卷)。毕林古乔对炼金术也持批判态度,他清楚地指出金属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像阿格里柯拉和毕林古乔那样,这一时期,转向化学生产实践的学者还有巴利西(B.Palissy, 1510-1589年),巴利西是法国人,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是自学成才的典型。在父亲的指导下,他自幼就研究玻璃(各种有色玻璃及无色玻璃)生产的方法。他在法国各地作了广泛旅行,获得丰富见闻。后来,他见到了从意大利运来的涂有釉的瓷器,遂决定探寻制造白瓷和釉瓷的奥妙。瓷器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技术发明,到了明、清之际,已达到高度成熟阶段,并运销到欧洲各国,但当时在欧洲,真正掌握制瓷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巴利西就是其中的一个。

巴利西花了16年的时间从事各种有关实验,1550年,他终于制成釉瓷器皿。他发表了不少著作,其中在一本名为《论金属和炼金术》的书中,发表了激烈的反对炼金术的意见,巴利西面向实践,以试验和观察的现象为依据,其许多学术思想在当时都是原创性的。除了玻璃、釉瓷外,他还研究了农业化学。

接下来一位走进我们视野的,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格劳贝尔(J.R.Glauber, 1604-1668年),他是一个理发匠的儿子,青年时代在漫游和自学中度过,后来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那里研究化学。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新的哲学炉》。此书发表于1648年。

在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许多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成果。例如,书中叙述了制造较纯的硝酸和盐酸的方法,即将矾类和硝石或食盐(制盐酸用)蒸馏。他发现,反应的关键在于生成硫酸,由硫酸再与硝石或食盐作用,而生成硝酸或盐酸。格劳贝尔用这种方法制成较纯的硝酸,同时,得到的副产物硫酸钠(即芒硝)具有腹泻的作用。他在研究硇砂与石灰的作用时,发现加热其混合物,生成的是氨气。

格劳贝尔在他的著作中,叙述了酸与金属及无机矿物质的作用。他根据金属在酸中的溶度来判断酸的强度,并用它们对酸的亲合力来解释金属的溶度。这时,他制出不少新的硫酸盐、硝酸盐及金属的氯化物。格劳贝尔在其著作中还涉及到了有机化合物。他证明,在干馏木材时生成醋酸及其他物质;在干馏煤时得到了焦油等;他还用酸从植物中制取吐酒石。他的这一系列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化学知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69996-1277008.html

上一篇:15至16世纪的欧洲化学(五)
下一篇:《化学与人类文明》序言
收藏 IP: 103.222.18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