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有位新任硕士生导师和我聊,他今年开始招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生,说很羡慕我,一天到晚刷抖音、刷朋友圈(好像与我这个年龄有点不相称),同时,研究生又源源不断地出文章,问我有什么诀窍。
我说,你只看到我写段子、贴子,你没有看到我有时一天和学生开几个网络会议,你没看到我不停地催学生进度、帮他们解决问题。
另外,最重要的是,你没看到前几年我是怎么过的。
双非院校的科研氛围相对较弱,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研究,即使想努力做,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老师也很想让研究生为科研助力,但是又经常抱怨学生不行。问题出在哪里?很可能是双方都有点急切,希望能在一两年里见到奇效。
事实上,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急不得,至少要放眼五年一个周期,而不是研一上课,研二就想让学生出东西。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在五年里带出两三批学生,这两三批学生里至少要有两个不错的学生,能出好成果,毕业后有不错的去处,有独立的科研想法,并能协助老师指导后面的学生。也就是说要带出两三批学生,给后面的做榜样。
而要带好两三批学生,基本上在四五年里要脑子里始终装着问题、基本上要手把手的指导他们,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帮他们修改。
一个新导师,第一年只有一个学生,这个是最难的,导师没经验、学生也没有可参照的榜样,有时候会疑惑到底是该出去实习还是跟着导师做。跟着导师做当然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很可能导师科研实力很水,也可能导师以前读博士时成果还行,但有可能在指导学生时对问题的把握上不太恰当。
总之,导师担心在开山弟子身上投入大量精力而没有回报,学生也担心跟着导师熬夜流汗一场空。至少要在完整带出三届学生后,导师和学生才会彼此有点认同。
偶尔会有学生个人能力很强,自己能发几篇不错的文章,如果导师没有和学生保持密切的讨论,并逐步主导研究进程,很大可能是这个学生毕业后,这个内容就没有后续的研究了。后面的学生也会知道导师是摘桃子的,而不是种桃子的,这对导师的形象也不好。
带研究生,不是为了赚一点点工作量,也不是为了拿学生的论文来完成聘期考核,而是应该让学生扩展延续自己的研究思路,让自己能不断地把一个故事讲下去。
在五年里,无数个日夜的讨论,会有大量的idea被记在小本子上,当有新同学进来,丢给他们一两个想法去试试,运气好的发好论文,运气不好的毕业总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五年里,要求导师和学生真的是要同心同德才能走下去,中途会有很多的意外,搞不好队伍人心就散了。
以前我有个学生在研一时,抱怨说跟我读研,老是掉头发,还说“项目都是喝酒喝出来的,论文都是花钱买来的”,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得来这么多歪理。为了不让团队氛围被破坏,只能把他退回学院。
想要带出一支好的硕士生研究队伍,至少要四五年起步;
如果想要带出既有硕士也有博士的研究生队伍,可能还要再加上三四年,这样差不多就要七八年了
如果想要留几个毕业的博士生一起工作,他们在毕业后申请青基成为独立的PI,估计还得两三年,总共差不多十年了。
很多过程不是外人看得那样简单,真的不容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