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初的高校合并大潮中,我国有不少医学院都选择并入985大学,以换取更丰富的资源和更高的平台,提升综合实力。
但有这样一所高校却选择逆流而上,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发展的211医科大学,它曾多次拒绝南开、天大合并的提议,她就是天津医科大学。
然而近年来,这所“硬气”高校的发展却引发争议:学科评估无A类、优势专业增长乏力,甚至在部分榜单排名下滑。
曾经拒绝985的合并,她是否真的选错了路?
辉煌起点
新中国首批高等医学院校
天津医科大学(简称:天津医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稀缺,华北地区尚无独立医学院。在国家批准下,1952年,天津医学院正式成立,由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担任首任校长。
图源:天津医科大学官微
朱宪彝这个名字,在每一位天津医大师生的心中,都是丰碑一般的存在。
学校从筹备到建立,他仅用了3个月。期间开设医预班、购买校舍、选派教师赴京进修、组建基础医学教研室、联络海外医学家回国任教...都离不开他的努力。
同时,朱宪彝参照协和医学院的精英教育模式,结合国情创新。首倡八年制医学教育试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专业、推行医学毕业生二次分配制度。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迅速成为华北地区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医疗的核心力量。
过后,天津医学院的发展一路顺遂。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学校决定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并于次年6月正式挂牌。1996年,天津医大成功入选211工程,成为天津市属高校中唯一的211院校。
拒绝合并
天津医大为何能独善其身?
2000年前后,全国掀起高校合并潮,目标是打造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医学院校因其学科价值成为“香饽饽”,不少顶尖医学院纷纷并入985大学。包括: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
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
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当时,天津的两所985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都希望合并天津医科大学,以补强医学学科,但都遭到了拒绝。天津医大,为何能保持独立?
图源:天津医科大学官微
首先是管理体制不同,合并面临行政障碍。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副部级高校,天津医科大学是天津市属高校,原属卫生部管辖。若想合并需同时获得教育部、天津市、卫健委三方批准,协调难度大。
而且天津当时仅有3所211高校,南开、天大、天津医大,如果若合并,天津将减少一所211院校,影响地方高等教育布局,自然是不愿意的。
其次,是天津医大希望保持医学教育独立性。
独立医学院校在附属医院管理、临床教学上更具自主权。天津医大拥有7所直属三甲医院,合并后可能面临资源整合难题。并且南开、天大此前无医学院,若合并,天津医大可能成为“从属”而非核心学科,会影响医学教育体系完整性。
最后,则是天津医大“211工程”身份的保护作用。
1996年,天津医科大学入选“211工程”,成为全国唯一独立建制的211医科大学。这一身份使其能自主招生、获取专项经费,无需依赖985合并。若并入985,学校品牌可能被淡化,影响社会认可度。
在当时,天津医大拒绝并入985的选择被大家称赞,不仅是因为她足够硬气,更是更因为她代表了一种对行业特色高校价值的认可——医学院校并非必须依附于综合性大学才能生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现实摆在眼前,她当初的选择开始被人质疑。
比如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天津医大临床医学仅获B+,基础医学、药学等核心学科未进前10%,落后于南京医科大学(A-)等;在资源竞争上,相比北大医学部、复旦医学院等,天津医大在科研经费、顶尖人才引进上处于下风...面对挑战,她该何去何从?
光环褪去
未来之路如何行走?
虽然挑战不断,天津医大却并未退缩。
一直以来,学校致力于学科体系完善。2005年,获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同时,学校拥有7所直属三甲医院,形成了完整临床教学体系。
在国际化与科研突破方面,自1997年成立国际医学院以来,留学生来自106个国家,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学校现建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而在2015年,天津医科大学成为天津市、国家卫健委、教育部三方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临床医学)。
图源:天津医科大学官微
近年来,天津医大乘胜追击。
开启新校区建设,提升硬件设施;深化国际合作(27国102所高校),推动医学研究国际化;聚焦肿瘤学、神经医学,依托附属医院优势专科寻求差异化突破。
在医学教育领域,天津医科大学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回顾天津医科大学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新中国医学教育的缩影,也折射出独立医学院校在高校合并潮中的抉择。其坚持不并入985高校,保留了医学教育的独立性,但也面临资源竞争的压力。
未来,如何平衡学科精度、人才引进与国际化,将决定这所“211医科大学”能否重现辉煌。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津医大一定能续写医学教育的新篇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艾思科蓝AiScholar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8194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