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名:Holicool
研究领域:甲烷干重整
我的导师是一个年轻的新晋老师,仅仅比我大几岁,充满着热情和活力。每次见他穿着衣物都是小清新的颜色混了点土色,所以红色掺土变成了砖红色,绿色掺土变成了墨绿色,这样的衣服在实验室确实抗造,但是让他整个人看起来也土土的,正如同他给自己的定位,“农民工”。
他每天顶着一头被梦压扁的乱发,仿佛是头脑里飞舞的思想弄乱的。他极强的人文感染力,导致连带着我现在一入实验室就穿着看起来从待洗衣物里捞出来的衣服,一个字“土”。
我刚见他时,就听见他豪情万丈的宣言,“我热爱实验室,我要在实验室里再工作几十年!”
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验狂魔。作为一个三清,他不仅拥有超高的学术水平,还拥有着格外深厚的人格魅力的人,让我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毫无槽点的服气。
导师带你变实验精
早晨八点时,咖啡机嗡嗡的声音从他的办公室传出,然后咖啡的热气从开始他的杯子里升腾,分子热运动使得整个楼层充满了咖啡的醇香。紧接着,他端着一个常年受咖啡浸淫内壁发黄的杯子,开始了一天的实验生涯。
时间滴答滴答——八点半,此时我也准时上班了。
这时,导师从他自己的实验室走出来,然后来到一脸不情愿见到他的我的面前,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苦瓜脸,依旧热情洋溢的开始每日的询问,我一天的实验安排是什么。
天知道,我当初是多么讨厌每天辛苦的做实验。
偶尔有实验安排时,他会给出我相关的实验建议;没实验安排时,他会告知我他的一些想法,然后让我操刀实现,他每天的想法足够我在实验室里消耗从早八点到晚八点的时光。
就这样,今年开学也一个多月了,节食健身都不瘦的我楞是做实验做瘦了五斤,有一句话叫做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科研暂时未见效果,但是瘦身效果确实不错,不知道该开心还是该悲伤。
当你习惯一件事情后,再去戒掉就难了。做实验也是。之前的我常常坐在椅子上看文献一看一整天,有很多想法在脑子里想想后就算了,现在的我却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超过两小时就会觉得屁股痛!
随着实验量的增加,我对实验质的把控也越来越严格。嗯,然后就发现了...这个老师就是喜欢折磨人,他有的想法大概是为了让我减肥提出的吧。有了这个发现后,我每天拼命的阅读文献,然后义正言辞的指出他所设计的实验的不合理处,他就会一脸笑眯眯的望着我。
我读懂了他的笑,那大概是觉得孺子可教的笑容吧。
但是这样的劳累也会引起我偶尔的逆反心理,于是我开始了我每晚的王者农药之旅。
导师每天下班前都会来找我总结当天的实验内容,每当这时,他总能看见专心玩游戏的我,一开始时,他还调侃我几句,后来见我“死性不改”,他就进来看看,然后自己在那摇头叹息一阵后,就自讨没趣的离开了。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我白天也在玩游戏。
“白天可是正常工作时间,你居然还在玩游戏!”导师的脸憋的一阵白一阵红。
我的错却给他闹了个脸红。
他的脸红立马引发了我内心的羞愧,我立马不好意思地回他,“不玩了,不玩了。”然后站起身来跟着愤怒离去的他。
他进入了办公室,办公室里有其它老师。
“难听的话我不说了,为人师表,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一本正经的说到(其实他从来都没骂过人)。
然后又低声说道(仿佛在为我掩盖罪行),“你下次要注意点,每天能工作的时间就那么点,你还用来玩游戏。”
我赶紧低头认错,然后继续跟不计前嫌的老师讨论起实验的事情。
这时,老师的另一个学生也进来向他请示工作了。
我心想:怎么还有人送上门来被虐?
结果却发现导师态度大变,“你怎么又来了?让你沉下心来看文献你又不听,你的想法不靠谱,赶紧去看文献。”
导师居然一人分饰多角,成功实现了因材施教,真是棒棒的。
因着导师时时刻刻的“监视”,我也收敛了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无法控制的恶魔,它可能是懒,可能是拖延,也可能是游戏,可能是拒绝做实验或者不喜欢看文献。这种时候真的需要外力去督促你改变自己的恶习。这不是导师的分内之事,但是一个负责人的导师无疑会“多管闲事”将你从泥沼里拉出。
导师给你省钱
四月份,我们即将完成我们第一篇合著的文章。
我在微信上提议请他吃饭。
然后,他给我转载了一篇知乎上的文章
#作为研究生,你认为导师应该遵守哪些行为准则?
还特意给我注明了其中一段:
“导师不应该负责:研究之外的事情,包括学生的生活、社交、娱乐、嗜好等等。”
继续解释道,“其实负责,不恰当,应该是不干预,不过问。”
嗯,老师,其实我不再玩游戏的原因是因为我在业余时间已经达到了独孤求败的王者段位,并且由于长期不玩已经掉了几个星。
总之,我们隆重的庆祝餐就此取消了。
在这之前,我给忙到没时间吃饭的他带饭时,他总会坚持把钱转给我,并且一再强调,“我是老师,怎么能让不拿工资的学生请我吃饭?”
总觉得他义正言辞的拒绝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在为学生省钱的同时,也在为课题组的大老板省钱,每当看到有人因为懒而想要扔掉一个仅仅是脏了的反应器,他总会制止,“一个好几十呢,省着点用。”
导师的细微言行总会体现出他的高尚品格,让人在各种小情绪后总能心悦诚服,他不仅仅在教我们科研,更是在教我们做人。
导师给你改论文
每个学生一开始的论文大约都是——不忍直视。
我的也同样。
周末的时候,我收到了来自导师的微信。
“每次看你写的内容,我都得强行克制愤怒。”
当时我正在吃饭,吓的我手里的蛋差点都掉了,赶紧急急忙忙总结写的烂的原因。
“鉴于后期这部分的工作你还需要加强,x图按照我发给你的意见修改一下格式吧。”
我修改过后又发给了导师。
“棒棒哒!棒棒哒!”附一个星星眼的表情包。这感觉好像是达到了nature的水平?然后导师继续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这感觉大概是离nature越来越近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写的不好,但有的时候缺少修正的方向。当一个老师领你领略过了好的风景,你心里想着的便都是,我要去那风景好的地方看看。然后,你便不自觉地一直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去了。
只说不做的人很多,只做不说的人也很多,但是从他的身上,我觉得当一个老师,会说会做是必要的功课,而一个人的言行若没有高尚的品德支撑,他的言总会逆耳,他的行总会令人不从。
在我导师身上,我体会到了“言传身教“四个字的分量。
他把我从一个终日坐在椅子上看文献的眼高手低的人活生生的带成了坐在办公室椅子超过两小时就会浑身不舒服每天都想进实验室的人;他用他的温暖和包容把一个沉浸在虚幻的游戏梦的人变成了一个务实的人;他把“冰冰“有礼的师生关系变得平等温暖。
好的导师是会在科研路甚至人生路上为你插上翅膀的。有的时候,觉得不出成果都觉得对不起那个自己勤奋做事又积极带学生的导师。
我打心里对导师感激和服气,为他打call千千万万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艾思科蓝AiScholar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6973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