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科蓝AiScholar
我们博士生为什么忙而无获?
2025-1-17 15:19
阅读:676

作者:黄旭

2017年的第七天,魔都被阴雨天缠绕,正如我写这篇博文时候的心情带着些许沉重。最近因为课题的事情几近忙疯,每当晚上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园区宿舍都被一种强烈的疲惫感袭身。忙碌是博士生的写照,从早上踏进实验室的那一刻开始,但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睿智的忙碌

这种忙碌经过深度思考固然很好,忙而有获

第二,愚蠢的忙碌

这种忙碌是低效率的,忙而无获

我想大多数博士生可能都处在愚蠢忙碌的边缘,这种状态很容易让我们“深陷其中”,怎么定义这个“深陷其中”,简单来说就是每天都很忙又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些什么。每天早上来到实验室就是顺水推舟,今天继续昨天的实验进度,没有计划,没有轻重缓急,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对忙碌的自我陶醉,给外人造成一种勤奋刻苦的假象。然而,当你回头总结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时,大脑却一片空白,顿时发现自己毫无收获。这种状态其实非常可怕,当你深陷其中时周围人很难意识到,所以能从泥潭中拉你一把的人只有自己,时时地总结反思自己是把这种状态扼杀在萌芽之中的利器。

基于我也是这种状态的受害者

我总结了三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01

学会深度思考和善于交流。在实验室中过于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是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融入对课题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题的主次环节,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和精力。另外,要学会和别人交流,及时吸收别人的好思路好方法,交流可以加快我们迈出泥潭的第一脚,闭门造车的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我现在就是尽量做到晚饭后不安排实验,这段时间用于查阅文献总结自己当天实验过程中的得失,让自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哪怕是一点点,再重新出发。

02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从这句可以看出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开始研究之前,把实验的每个环节从脑海中过一遍,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待实验过程中的意外事件也化被动为主动,这样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同时,让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课题的思考中。

03

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要完成博士的研究课题,对心理和身体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常处于高压环境下难免会出现焦虑、失眠以及其他可能的症状。因此,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增强体质的方法,让自己能从由高负荷的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中及时恢复体力,保持对科研的那份热情。谨记除非是课题本身的要求,尽量不要熬夜完成实验,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艾思科蓝AiScholar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6923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