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格子
研究领域:物理光学
不知不觉,博士毕业已经N年了,今天看到母校博士招生简章,读博生活历历在目,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般。突然文思泉涌,有了记录下来的冲动。
兜兜转转读博路
作为一个女博士,我最后悔的就是,研三刚毕业时,没有听导师的话,继续直接读博士。弄得最后灰溜溜跑回来,师弟师妹们都成师兄师姐了,世事变幻莫测,就是如此神奇!导师叹气:你浪费了大好时间啊!
可是导师哪里晓得,我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研究生毕业时,我已经二十有八了,男朋友已经三十郎当岁,他又是长子长孙,在家里受到压力,尤其巨大。两人恋爱多年,也想早日修成正果,结婚买房也想分担下男朋友的压力。私下窃想,等自己工作年余,攒够小钱钱,就可以继续读博了,博士学位就在那里,反正也跑不了。
婚倒是干净利索地结了,工作也找好了,在企业里,也是昏天暗地泡在实验室做试验。可是,人际关系比学校复杂一百倍,我又是个沉默寡言之辈,又是小萌新,自然是被倾轧的对象。哎,还是在学校做科研更适合我呀!看在小钱钱的份上,我忍!
可能是老天爷不忍我如此水深火热,把儿子带到了我肚子里,我怀孕了。公司高强度的试验,就不适合我了,没办法我只好辞职了。
怀孕到生孩子,有将近一年时间,也不能荒废了,想来想去还是继续考博吧。于是,又拿起以前的书继续看,打电话给导师,死皮赖脸要考她的博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生完孩子后,正好赶上了学校3月份的博士统考,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后,9月份我又回到学校了,兜兜转转却踌躇满志,哈哈,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或许我真的是块做科研的料,几乎是无缝对接了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一开始不适应实验室的安静外,一切都跟研究生时,一模一样。
读博生活大爆炸
很快,生活给了我重重一击。老公给我打电话,孩子生病住院了,在医院打点滴,一直哭着喊着要妈妈。可是,我根本就走不开,生气之下就埋怨老公,为什么不好好照顾儿子。
老公也很生气,长期的两地分居,各种各样的矛盾就很容易爆发,争吵时常发生。
好在老公,很会体谅我,每次吵架后,都会尽量回过头来安慰和劝解我,有时候知道我忙的日夜颠倒,特别辛苦,还把孩子丢给儿子的奶奶照顾,抽空来学校,看望我。
除了帮我打饭,就呆在实验室外面,静静陪着我。能够度过那么多漫长无助的时光,他的帮助真的非常非常大,居功至伟。切记切记,想要读博女同胞们,有个稳定的大后方,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每次孩子生病,跟他视频,看着他牙牙学语,伸出手软糯软糯地叫:妈妈,抱抱,我的心如刀割,眼泪总是止不住往下掉。
最严重的一次,在儿子三岁,高烧不止,住院七天七夜,都没降下来。接到老公电话,吓得我赶紧从北京跑回老家。这次,我是真的撑不住了,想干脆不读博算了。还是老公各种劝解开导,坚定了我的信心,孩子病情也很快好转痊愈,暂时安抚了我躁动不安的心。
有了家庭后,心思也没有读硕士那会的定力了,经常会被风吹草动惊着,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试验总是容易出错,然后交上去的实验结果,很快被导师发现,狂K一顿,又打回去重来,如是再三,恶性循环。头发掉的飞快,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更年期提前了。碰到家庭、学业都不顺遂的时候,就如同生活发生大爆炸,祸不单行。
一段时间来,导师被我打败了,终于忍不住对我说:要是觉得实在难以胜任,可以考虑休学一段时间再来。
坎坷毕业路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调整好心态,绝对不允许自己打退堂鼓,我有预感,如果这次自己退下去,很有可能再也没有勇气重来,之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老公也请假,放下工作,专心在北京照顾我一段时间,他笑言:是我的家庭妇男,后勤保障部长。好在孩子也大了点,身体强壮了很多,再没有出状况。
于是更加努力地泡在实验室做研究,把导师安排的内容,保质保量提前完成。除了回家时间,在学校从不休息,更没有周末,挑灯夜战到凌晨,那是家常便饭。
当然,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生活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结果各不相同,就如光学曲线一样,波峰波谷起伏不平。
印象最深的一次,非线性光学实验结果,老是被导师打回重做,一发狠闭关了一个星期,不看手机,累倒了就睡觉,老公打不通电话,差点以为我失踪了。
磕磕碰碰下,用了三年时间,终于顺利毕业了,把博士学位拿到手,喜极而泣,太不容易了。那时的自己就是女战神的加强版,不知道自己怎么熬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阵阵后怕。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如果知道结婚后,会马上迎来小家伙的诞生,肯定会更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让自己手忙脚乱。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记得曾几何时,读硕士时,还有时间悠哉悠哉看《生活大爆炸》,顺便吐槽下自己的物理生涯,不如谢耳朵他们惬意潇洒。现在只能感慨一下,被生活炸的天翻地覆的博士生活。
结语
在这里给未来想考博的女同胞提个醒:自己真的做好读博准备,请做好重复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博士是绝对不好毕业的,要求跟硕士时,不可同日而语,时间和精力,是成几何倍数地递增被压榨。
特别是结婚有家庭、有孩子的,课业繁重是不可能兼顾家庭的,另外有个默默支持自己的爱人,是最最最重要的。不然,中途坚持不下去都有可能。科研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家加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艾思科蓝AiScholar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6839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