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题目:Global emerg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driven by an IncFIIK34 KPC-2 plasmid
文章链接:doi: 10.1016/j.ebiom.2025.105627
发表时间:2025.3
期刊:EBioMedicine
影响因子:10.8
研究背景
1、CR-hvKp和hv-CRKp毒力对比:
部分经典CRKp(如ST11、ST15) 通过获得毒力质粒可能表现出毒力增强,但多数仍不具备真正的“高毒力”表型。获得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典型hvKp(如ST23、ST86、ST65)明显具有更高的毒力水平。但高黏液表型、质粒不相容性和CRISPR-Cas系统可能限制了CR-hvKp的形成。
2、全球CR-hvKp的流行现状:
多种碳青霉烯酶质粒(如IncFIIK2、IncFIIK21、IncP、IncL/M等)的CR-hvKp已被发现,但多为散在病例,缺乏系统性研究。
本研究重点关注了IncFIIK34 KPC-2质粒,结果发现它在CR-hvKp中广泛分布,可能通过高接合效率和耐药优势推动全球传播。
研究思路
本研究围绕新发现的IncFIIK34 KPC-2质粒展开,采用临床分离株与公共数据库相结合,实验分析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策略:
基于临床分离株(生物信息学+实验分析)
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研究IncFIIK34 KPC质粒的结构特点,通过体外实验确定分离株的接合转移能力、毒力,比较IncFIIK34质粒相对IncFIIK2质粒的体外适应性、拷贝数差异、KPC表达差异等。
基于公共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
从hvKp的流行ST菌株中筛选CR-hvKp,确认IncFIIK34质粒的优势地位。通过质粒数据库(PLSDB)和全球基因组数据,分析其传播趋势及临床相关性。
研究结果
1、菌株概况
本研究选取了4株临床分离的ST23-K1型CR-hvKp菌株(来自不同医院),它们均携带KPC-2耐药基因。质粒分型显示,其中1株携带IncN型质粒,3株携带不可分型的IncFIIK质粒。且根据多序列比对,这种IncFIIK复制子与pMLST数据库中已知的IncFIIK亚型均不同,与最常见的IncFIIK2型相比,覆盖度为84%、相似性为95%,最终作者将其提交至数据库,并命名为新亚型IncFIIK34。
表1 4个CR-hvKp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
2、全球流行趋势
l 中国hvKp数量全球最多
在GenBank数据库67,631株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中,ST23、ST86或ST65型hvKp 共有2,343株(3.5%),其中中国分离株数量最多(1,003株),远超其他国家。
l ST23是hvKp的绝对优势克隆
ST23 是hvKp最主要的流行克隆,占上述hvKp的67%(1,566/2,343),远高于ST86(18%)和ST65(15%)。
l KPC是CR-hvKp最关键的碳青霉烯酶基因
在2343个hvKp 中,414个被鉴定为CR-hvKp,其中KPC基因(42%,174/414) 的携带率最高,显著超过OXA-48样基因(30%)和NDM基因(17%)。
l IncFIIK34是CR-hvKp KPC质粒的主导类型
在KPC阳性CR-hvKp中,IncFIIK34质粒占比最高(24%,42/174),其次是F33(9%)和F35(8%)质粒。
图1 IncFIIK1-34等位基因分析和CR-hvKp的全球流行病学(a-c. IncFIIK等位基因的邻接树、多序列对齐以及PLSDB质粒数据库占比统计;d-f. 2168个hvKp和CR-hvKp基因组的全球分布、ST23/ST86/ST65百分比、碳青霉烯酶百分比;g. 174株CR-hvKp KPC菌株的IncF复制子分布)
3、菌株基因组特征
l 两种KPC-2质粒的特点
IncFIIK34 KPC-2质粒:存在于DD01665、DD02357和H39,超过100Kb,编码抗CRISPR AcrIE9.2,其blaKPC-2位于NTEKPC-Ib元件;
IncN KPC-2质粒:存在于DD02201,62 Kb,blaKPC-2位于NTEKPC-Id元件;同时DD02201的IncFIIK2质粒携带AcrIE9.2。
据报道,AcrIE9.2可以保护IncF-KPC-2质粒免受I-E型CRISPR-Cas系统的消除。
l ST23 CG23-1亚系的全球传播
ST23群和CG23-I亚系的最近共同祖先(MRCA)可能分别出现在1882年和1922年左右,CG23-I亚系已成为全球传播最广泛的群体
图2 KPC质粒比较分析及ST23 hvKp和CR-hvKp系统发育分析(a-b. IncFIIK34质粒的基因组圈图和KPC遗传背景;c-d. IncN质粒的基因组圈图和KPC遗传背景;e. 342株ST23-hvKp和CR-hvKp菌株的时间树)
4、KPC-2质粒的接合转移能力
l IncFIIK34质粒的转移优势
IncFIIK34质粒的接合转移效率与IncFIIK2质粒相比明显更高(转移至J53约100倍,转移至NTUH-K2044约 1000倍)。
IncFIIK34质粒可协助不具有自主转移能力的质粒(如pK2044)转移。
l 接合转移优势的机制探索
RNA-seq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IncFIIK34接合子的27个接合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图3 blaKPC-2携带质粒的接合实验和接合子RNA-seq分析(a-c. 三步接合转移实验先后转移至J53、K2044、J53的接合效率统计;d. 接合转移实验示意图;e-f. NTUH-K2044接合子的RNA-seq热图和DEGs火山图;g. 接合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热图)
5、IncFIIK34质粒的适应性优势
l IncFIIK34菌株的生长竞争优势:
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0.5-2 μg/mL)压力下,携带IncFIIK34质粒的菌株未出现生长延迟,而IncFIIK2菌株则表现出约6小时的生长滞后,且在1 μg/mL美罗培南的竞争共培养实验中IncFIIK34菌株显示出显著生长优势。
l blaKPC-2基因表达差异:
IncFIIK34菌株对美罗培南的MIC值(8 μg/mL)是IncFIIK2菌株(4 μg/mL)的两倍。分子机制研究表明,IncFIIK34质粒不仅具有更高的blaKPC-2基因拷贝数和质粒拷贝数,而且在无抗生素压力下,IncFIIK34菌株的blaKPC-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ncFIIK2菌株。
图4 NTUH-K2044与IncFIIK34、IncFIIK2 blaKPC-2携带质粒的竞争实验(a-d. 0、0.5、1、2 μg/mL美罗培南四种浓度下的分离株生长曲线;e. 在添加或不添加美罗培南下IncFIIK34的竞争;f-i. NTUH-K2044接合子的blaKPC-2拷贝数、质粒拷贝数、blaKPC-2的qRT-PCR转录水平和RNA-seq转录水平)
6、CR-hvKp的低黏性和高毒力
l CR-hvKp的黏液表型缺失:
与NTUH-K2044相比,4株CR-hvKp(IncFIIK34/IncN质粒)均显示低的黏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但小鼠感染实验证实它们的毒力并未减弱。
42%的CR-hvKp基因组(Genbank)存在rmpADC/rmpA2基因突变。几乎所有CR-hvKp和hvKp的基因组,具有截短或缺失的rmpADC和rmpA2(99.7%,359/ 360)。
l KPC质粒对毒力表型的影响:
将KPC质粒转入NTUH-K2044后,多数转接合子黏性降低。
图5 CR-hvKp分离株的致病机制分析(a. 小鼠存活曲线;b. 小鼠肺、肝、脾和肾匀浆中的细菌负载;c-d. 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e. 中性粒细胞杀伤抗性实验;f. 黏液粘性检测;g. 生物膜形成实验)
参考文献
Jiang J, Wang L, Hu Y, et al. Global emerg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driven by an IncFIIK34 KPC-2 plasmid. EBioMedicine. 2025;113:105627. doi:10.1016/j.ebiom.2025.105627
我们最近推出了密码子生信云平台服务(https://cloud.mimazi.net),包含免费细菌基因组云流程和各种生信分析小工具,无需安装软件、无需配置环境,即可一键化生成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绘图结果,快来试试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牛祥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47233-149654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