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运强
看神舟20号发射有感
2025-4-24 20:22
阅读:875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20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在此表示祝贺!这两年,退休在家,每次神舟发射或航天员返回,我都打开电视看直播,每次都感到对祖国的成就无比自豪。

看多了,自然也就想多了。首先,神舟20号发射的发令员,也就是喊倒计数和点火、起飞的人,名字叫赵磊。发射成功后,电视台的记者还专门采访了赵磊,从样貌上看赵磊估计在45岁左右,他旁边的几位工作人员年龄看起来也在35岁以上。而以前经常看到的是发令员很年轻,大约是20几岁,其旁边的工作人员也很年轻。因此,经常看到网络上一些评论,特别是一些港、台地区和国际上的一些评论,意思是说中国航天科技人员是多么多么年轻,中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多么强劲。有些国内媒体报道专门说某些航天部门的科技人员平年龄是28岁、30岁等等,无论是画面还是文字都特别强调年轻人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多多宣传年轻人,鼓舞、激励年轻人对科技工作的热情是对的,这样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报考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使其持续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其它科技行业也有类似的宣传和报道,特别强调创新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多少岁,等等。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度,过度宣传年轻人对科学技术行业的贡献也有负面效应,就是各个单位在招聘科技工作人员时特别强调应聘者要年轻,年龄不超过30岁、35岁等等,特别是35岁成了科技人员就业的一道门槛。你看各大学、研究院所在招聘科技人员时,多数有年龄限制,这样做本身就不科学,不尊重科学和人才,你还研究什么科学?因为任何招聘招的是人才,是适合这个岗位的人才,谁最适合这个岗位,谁就被招进来,参与这项工作的研究,多数研究领域应该与年龄没有冲突,而年龄大经验可能更多,更稳重,更踏实。所以,除了特别要求年龄限制的工作岗位外,多数工作岗位不应该有年龄限制,特别是限制在30岁或35岁就更不应该。人的工作年龄越来越长,规定65岁、67岁退休的国家比比皆是,30几岁正是工作的黄金阶段,我用“黄金阶段”作比喻,其实也是对年龄的误读,每个人的“黄金阶段”不一样,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人每议,这才是科学的招人、用人态度。那些用年龄限制人才的招聘本身就是限制自己,限制自己的选择范围,限制自己选择合适的人才,本身就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神舟20号的三位航天员陈冬47岁、陈中瑞41岁、王杰36岁,航天员这么重要、这么需要身体素质的工作,为什么不用小于30岁的人呢?国外的宇航员也鲜有20几岁的,这说明,航天员或宇航员这个职业最合适的年龄是35岁到50岁,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顺其自然就行了。提前训练时可能更年轻,但与真正上天不是一回事。

有些大学或研究院所招聘国外退休的60多岁的大学教授,有些大学引进60多岁甚至近70岁的顶尖科学家,为什么没有年龄限制?因为看的是人家的能力和声誉。看!只要有能力有声誉,年龄不是问题。对于一般的招聘,同样要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年龄,毕竟人人都会老去,人人都应该平等地获得工作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们国家现在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我们都是生活、工作在这个共同体内,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年龄等等。那我们国家自己就更应该是一个模范的共同体,人人平等、人人有平等的工作机会,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也宪法规定的。如果我们自己都把自己人按照年龄、按照学校出身等等分成三六九等,怎么建成一个相互包容的共同体?     

今年3月,有人大代表专门提出废除就业的35岁年龄歧视,媒体也大量报道一番,最后没了结果。各大学、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照样在招聘广告中写入年龄限制条款。

年龄是招聘人才时考虑的一个因素,甚至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更不应该是否决性因素。起码在招聘广告中要限制写入年龄限制条款,这是对人的基本尊重,在招聘操作中适当考虑年龄因素,这是正确的人道的招聘工作。单位还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先把一批人排除在外,怎么说也不合适,也不科学,也不是真正的负责任的态度,包括对自己单位和对社会的责任。

  空乘人员、铁路乘务人员等等,类似的工作招聘要看年龄、看长相也不合适,为什么一个乘务人员要限制年龄,并看长相呢?实际上,年轻人更应该参与工业大生产,年轻人有体力、年轻可以多学技术。而像空乘等类的服务业,中年人也可以参与其中,打破年龄在从业中的限制和固有习惯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上一个更高层次的重要因素。

有一年,坐国际航班,空乘人员什么人都有,有一个年龄看起来很大的老头,讲汉语,身高1米6多,头发几乎都没了,但很利索精干,服务很热情。下飞机时,他站在门口送行,我好奇地问他多大岁数了,他说72岁了,祖籍在台湾地区。72岁的老头做空乘,真不多见,我们不一定效仿,但说明一个问题,某个72岁的老头做空乘也很合适,很称职。

我们国家以前有个“老、中、青”的说法,我觉得很好!应该捡回来,继续发扬。一个国家既要重视青年人,也要重视中年人和老年人,不可偏废,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宝贵的人。

有些电视台原来有50多岁的播音员,现在都是年轻人,45岁的都不多。好像很有朝气,但时间长了,就在社会形成固有印象了,就是岁数大了就不适合当播音员,其实不然,岁数大的人当播音员,其播出的内容和精神更容易被人接受,各有利弊。尤其是电视播音员的选配,代表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不可忽视。奥运会等体育比赛就另说了。

说起招聘,除了年龄歧视外,还有很多话题可说,今天就不多说了。

国家是全体中国人的国家,我们应该不分男女、不分年龄,各尽所能,团结一致、相互包容、为国家做最大的贡献。各级部门、单位也应该尽可能的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工作就业机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雒运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8005-148328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