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强化工资待遇保障,减轻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与合法权益”。
怀进鹏部长的表态直击关键,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是核心环节之一。正如研究指出:
“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有利于体现高校教师的劳动价值,提高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而科学合理的工资结构则能够保障教师个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提高教师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绩效”。胡咏梅等人在《理想与现实: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与结构分析》一文中写道。
01适当调节高校工资收入
在大众眼中,大学教师是个体面的职业,认为该群体的收入应该不低。然而实际情况可能与普遍认知存在一定差距。
麦可思2022年曾开展过一项教师满意度的研究。受访教师被问及最具工作吸引力的高校应具备哪些要素,满意的薪酬及福利是大学教师认为最重要因素,选择此项的教师比例为71%。
当受访教师被明确问及对自己当前的收入是否满意时,超三成(32%)表示不满意。
具体来看,受访教师中,年收入在10万元以内的比例为54%,10万~14万的比例为24%,14万~18万的比例为11%,18万以上的比例为11%。其中,青年教师薪资在10万元以下比例较高,为66%;46岁及以上教师在18万以上占比较高,为31%。
不过需说明的是,大学教师的收入,受到地域、院校层次、教师职称、院系和专业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不小的差异,甚至可能是巨大的差异。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一书提到,即使是同一职称级别的高校教师,如果比较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高校教授之间的收入差距达5.9倍,副教授为4.5倍,讲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是达到了25倍。
面对教师薪资与社会期待的落差,各地政府和高校正通过政策创新积极回应诉求,积极探索薪酬改革的可行路径。
据浙江省政府网站去年3月底的消息,针对网友“浙江省高校教师薪资水平与浙江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匹配”的留言,浙江省教育厅答复称,将在适当调节高校工资收入的基础上,给予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权,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职业幸福感,激发高等教育办学活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印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改革任务清单》明确,要开展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调整及发布机制等改革举措,最大限度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合理增长。
四川省日前发布的《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中明确,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
……
02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倾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在进行教师薪酬改革,一批高校教师薪资获得提升。
安徽一师范学院今年初对外发布的消息称,该校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落实绩效工资分配制度,2024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合理提高绩效工资基本盘,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某医学院曾发文提到,根据学校新的薪酬绩效改革方案,2023年5月教职工薪酬实现了人均5000元/月(6万元/年)一次性调增,足额每月发放至教职工手中,本次调增后该校来校3年及以上在校教职工月平均薪酬达16880元。
东北某理工学院曾透露该校新一轮教职工薪酬福利调整方案于2022年实施,该校表示,新增投入1500万元用于教职工工资和福利调整,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优化工资结构。
……
高校薪酬改革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在薪酬制度改革上,高校应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探索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薪酬制度;探索建立高校薪酬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健全完善高校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调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高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高校要结合实际健全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向扎根教学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
在政策推进与高校实践的基础上,不少研究也进一步聚焦于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优化路径。例如,对于高校教师薪酬改革,胡咏梅等人基于研究发现,提出3点对策建议:
✦ 关注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东部地区高校教师的期望工资水平,适度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建立适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投入,助力高校建立人员经费支出的长效增长机制。
✦ 优化高校教师工资结构,适当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占比;鼓励经济发达省份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本工资标准,以增强高校教师工资的保障性功能。
✦ “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方面支持一流学科建设院系创新薪酬分配制度,为高层次人才设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资水平;另一方面关注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福利项目。
高校教师薪酬改革事关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持续推动,也更离不开高校自身的创新探索。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制度设计到院校实践,多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唯有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强化薪酬激励效应、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尊严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网站、中国教育报、麦可思研究等.
[2] 胡咏梅、赵平、元静. 理想与现实: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与结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年第1期.
[3] 李佳哲、胡咏梅. 薪酬满意度提升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1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4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