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升
来自太阳系最大撞击事件的启示
2025-7-15 14:21
阅读:306

中国嫦娥六号任务返回了距今28亿年的月球样品,对这些样品的最新分析带来了对月球形成以及大碰撞影响的新认知。研究结果本周发表于《自然》,指出嫦娥六号任务采集岩石所形成的月球深部,已经发生了大量熔体亏损。 

月球观测揭示了月球正面和背面在月壳厚度、火山活动、岩石化学组成上的差异。不过,这些差异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2024年,中国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带回了玄武岩样品(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让科学家得以探索这两个半球的差异。 

中国科学院的杨蔚和同事分析了嫦娥六号任务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返回的火山岩石样品的同位素构成,并与阿波罗任务从月球正面带回的样品进行了比较。作者发现,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岩石与正面月幔有一些共性,但采集的一部分月球内部样品似乎已发生了熔体亏损。这些特性表明,这些玄武岩或形成于熔体亏损的深部(月幔)岩石,亏损可能源于月球早期岩浆洋阶段和/或南极-艾特肯盆地撞击事件期间的进一步熔融。作者总结道,嫦娥六号任务取回的样品或是研究早期月幔形成的一个途径,进一步研究或能更好地阐释造成月球正背面差异的过程。 

640.png

地中海玄武岩在SPA盆地和CE6登陆点的分布。来源:Zhou, et al.

文1-科学网-lsf.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任旭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4013-14937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