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AAST

博文

撰写文献综述——新观点和举例子选哪个?

已有 502 次阅读 2025-5-7 17:2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来源:庄治说科研软件

学术研究论文的主要重点是发展一个新的论点,研究论文将包含文献综述作为其一部分。在一篇研究论文中,你使用文献综述作为基础,并作为你贡献的新见解的支持。

一篇学术论文目的是为了有说服力地表达一个新的观点。文献综述指明了你的研究方向,还为你将要提出的新观点搭建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并且与你论文后边的议论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的来说,这一部分要好好对待,好好写。

01

找文献的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507172805.png

02

文献综述各部分

文献综述里通常包括“previous studies” “theoretical framework” 和“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Previous studies这里写的是与你topic相关的前人研究,也就是为了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How) have others tried to answer this research question (or similar questions)?写这一部分,你需要将不同学者的研究按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对比和整合。比如,总结方式有好几种:可以观点相同的总结在一起,也可以总观点相同但研究的方面不同且互补的整合在一起,还可以观点不同的放在一起对比讨论。在综述前人研究时,不要单纯地罗列地去总结谁研究了什么,一定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加以评价地展示。这些学者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是认同的还是批判的?他们的角度有何不同?你是如何衡量他们研究成果的价值的?这些都是你在梳理他们的研究成果时需要做出的评价。你要用自己的话将前人的研究成果串起来,从而为后文展示和辩护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准备。作为你这篇文章的作者,你应该是一个storyteller,而previous studies则是作为“故事背景知识”,你要用自己的话去讲述你的故事,而讲述到背景知识时,也应该是围绕着为后文“故事主体”和“故事主题”服务的目的。当你不知道哪些文献是相关的、有用的,就可以试着身份代入一下去思考。(2)Theoretical framework理论框架的作用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你研究成果的最佳角度或视角。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比喻是,理论框架就仿佛一副眼镜一般,而你则透过这个眼镜来理解事物。搭建理论框架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回答一个最核心的问题:How will I answer this research question?而理论框架往往没有现成的,需要你自己通过阅读和思考,然后通过综述相关的concepts & theories来搭建。Concepts:包括不同学者对它们的定义以及这些concepts在相关学术文献中的应用和意义;Theories:这里指的就是现有的理论,也就是前人已经对某种现象进行了总结,并发展出了用于解释某个现象的理论。理论框架有时候和previous studies +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放在一起,这三者又放在literature review的Chapter下面。有时候,又可以单独成为一个chapter。还有的时候会放在methodology这个chapter下面。具体怎么安排,还是得看你自己的思路和论文内容,我在这里没办法解释,因为这个实在是case by case这里只是提醒大家有这个flexibility在,因为有的同学可能以为理论框架只能放在哪个部分而因此将它强塞。(3)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这一部分就是强调你的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有什么价值和意义。首先,你需要总结你的文献综述:你的文献综述划定了一个怎样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哪些内容?它们对你的研究话题有什么价值?然后再对你已经综述了的文献进行批判性审视,点出前人的研究还没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哪个方面还没覆盖到,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前人的研究需要重新去考量。而你的论文所能做出的贡献则应该与你所指出的这些问题和方面对应上。

03

写文献综述的要点

微信图片_20250507172809.png(4)有主有次!对于引用和讨论的研究,要有主有次!不是每一个相关的研究都需要你去具体阐述的,这需要你去根据不同文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去衡量。比如,相关性强且学术贡献大的文献,往往你会更加细致地讨论它们,给出更为详细的描述,并举例加以说明。反之,则简短概括。回到自己的研究问题上!要时常回到自己的研究问题上!你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你文献综述围绕展开的中心,你要时刻evaluate你所讨论的文献/理论/概念对于理解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以及对于回答你的研究问题有什么帮助。

文1-科学网-lsf.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4013-1484816.html

上一篇:【5月最新】SCI、SSCI稳定在检期刊,涉及各学科领域(300余本可选)
下一篇:我国科研团队发布第四代量子计算机“神经中枢”
收藏 IP: 61.163.1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9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