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 Nature 科研服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erNature 汇聚施普林格、Nature Portfolio、BMC、Discover、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和《科学美国人》等深得信赖的品牌

博文

开创先河的创新协议迎来十周年,持续加快OA进程

已有 1146 次阅读 2025-8-29 14: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于本月初发布的年度开放获取(OA)报告显示,其转换协议(TA)继续加快了开放获取进程。2024年,施普林格·自然TA协议促成的金色OA文章发表量,是协议之外发表的10倍,高于2023年的水平(当时为7倍)。

2015年,施普林格·自然开创先河,与荷兰大学协会(VSNU)达成首个转换协议,今年恰逢该协议签署10周年。10年来,施普林格·自然一直引领TA发展,其TA协议不断对全球OA使用和出版产生实质性和持续的影响。

点击阅读报告全文

OA产出大幅提升

施普林格·自然的数据显示,转换协议对于推动全球OA产出卓有成效,一些国家在实施TA的第一年,其OA采用率就增长到78%。2024年,在新实施国家或地区级TA的地方,如以色列、罗马尼亚和香港,第一年的OA采用率至少达到50%,这意味着OA采用率至少增长了7倍。

此外,随着施普林格·自然不断将转换协议扩展到欧洲以外的地区,机构和次国家层面的协议数量也在增加。

不同国家/地区签署TA前后一年的OA文章比例(红色条为签署TA的第一年,即2024年;蓝色条为未签署TA的2023年)

OA份额强劲增长

仅2024年,施普林格·自然在全球就新签署了 22 份TA协议,续签了 6份,其中包括与美国签署的7份新协议。在日本,TA网络在两年内从 10 所大学扩展到 60 所大学,支持了 2,400 多篇 OA 文章的发表,此外还与法国、韩国和香港签署了首份TA,与印度的一个政府部门也签署了首份TA协议。

已达成的转换协议在协议第二年则继续实现了OA份额的强劲增长——丹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南非等国的OA采用率至少增长了15%。美国的OA采用率也有强劲增长,2024年已达29%。

这些增长和显著的影响力表明,区域联盟和机构的转换协议在有效推动全球任何地方的OA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7年至2024年美国OA采用率的增长情况(*2021年美国与施普林格·自然签署首份TA协议)

促进学科公平

TA在促进学科公平上也发挥着核心作用。

运行已久的挪威、瑞士和芬兰等国的转换协议2024年在所有学科的OA采用率都达90%左右。

2024年,人文与社会科学(HSS)实现了最高的OA采用率,达41%。从国家层面看,与其他学科相比,HSS在2024年TA协议签署前后的OA出版量涨幅最高,例如匈牙利(4750%)、意大利(3007%)、芬兰(2633%)、罗马尼亚(980%)和美国(702%)。

2024年,匿名用户占内容下载量的70% —— 这表明如受付费墙限制的话,他们原本可能无法访问这些文章。非洲和南美洲对每篇TA协议文章的下载率分别比订阅文章高13倍和11倍。

相关数据持续表明TA对促进所有人更公平地获取内容的影响。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OA采用率仍然最高。

施普林格·自然OA 协议总监Caroline Nevison指出,TA是通往一个公平的科研未来的有效路径 ——对OA出版有显著的影响,并确保来自不同合作伙伴、学科和国家的科研人员都能从OA获益——但全球OA转型尚未完全实现。她说:

作为出版机构、资助机构和组织机构,我们仍需做大量的工作。正如这一报告所讨论的,若要为所有科研人员带来一个真正开放的未来,伙伴关系、协作与适应力都至关重要。我们继续致力于携手合作伙伴,以整合资源、适应本地环境并促进协作,确保在推动实现更加开放、公平的学术交流环境时,没有任何人会掉队。”

过去10年间,施普林格·自然在与全球更多合作伙伴展开合作、适应区域需求的过程中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通过转换协议为全球超过3700家机构的科研人员提供支持。

什么是转换协议?

转换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或TA)是一种将混合型期刊上的文章发表与订阅内容阅读权限结合在一起的开放获取协议。转换协议为联盟/机构实现混合型期刊的100%OA转换提供了一条路径, 免除了作者的APC (文章处理费)负担, 并提升了科研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力。

点击获取施普林格·自然开放获取协议更多内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2244-1499581.html

上一篇:畅读1w+图书!物理与天文学有哪些图书值得一读︱编辑荐书
收藏 IP: 183.194.156.*|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