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 Nature 科研服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erNature 汇聚施普林格、Nature Portfolio、BMC、Discover、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和《科学美国人》等深得信赖的品牌

博文

这本全球引用量第一的OA期刊,迎来创刊15周年! 精选

已有 3720 次阅读 2025-8-20 11: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0 年 4 月,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问世,成为继 Nature 之后的第二本多学科期刊。当时,多学科原创研究期刊,尚属凤毛麟角。

甫一 “出生” ,它就是一本仅在线出版的期刊,专注于发表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各个领域的优质原创研究,并为作者提供开放获取(OA)的发表选项,使其研究能被任何人免费阅读,获得更高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2014 年 10 月,因应 OA 内容的大幅增加,Nature Communications 迈出重要一步——转型为纯 OA 期刊。

在 2014 年 OA 转型之际,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已是全球引用量位居第三的多学科期刊。到 2024 年,该刊被引用量居全球第二,同时也是引用量居全球第一的OA期刊,达 91.1 万。

15 年一路走来,Nature Communications 缘何持续赢得科研界的青睐?

严格透明的同行评审 + OA 出版

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 2016 年就开始为作者提供透明同行评审的选项,将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与文章一起发表,2022 年 11 月之后在所有的直接投稿中加以实施,以确保科学成果合乎足够严格的检验标准,获得充分解读,并提升可靠性和价值。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自然-通讯》的评审流程及编辑政策

“作为作者和评审人,我觉得编辑在审稿人意见基础上作出的编辑处理和决定,基本上是公正和平衡的。” 丹麦奥胡斯大学 Jens Stougaard 教授在 2024 年告诉 Nature Communications

Stougaard 教授是在该刊 2010 年创刊时发表第一批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当时,他的论文正文部分较长,并有大量的图表,而印刷类期刊有严格的字数和页数限制,因此他选择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以 OA 形式发表自己的文章。

他说,论文发表十年之后,其所在的植物-微生物共生互作分子遗传学领域,不论广度还是深度都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文章仍被广泛引用。

640.jpg

丹麦奥胡斯大学 Jens Stougaard 教授是最早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 OA 论文的作者之一,他的论文长达 12 页,阅读和下载量已达 1.5 万次,引用量 429 次。

2025 年 7月,施普林格·自然作为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出版方,在中国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有近 90% 的中国研究人员表示如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论文,会愿意将其列入自己的代表作目录,另有 83% 的中国回复者对其严格的编辑流程表示认可。

“黄金”标准

二十多年以来,尽管遭遇了经济下行和疫情等事件,但全球研发支出一直持续增加,从 2000 年的约 1 万亿美元,增至 2023 年的 2.75 万亿美元以上。这也相应推动了全球科研产出的增长。根据 Dimensions 数据库,全球科研论文发表量在近 10 年(2015-24)将近翻了一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投入近几十年一直持续增长,目前已居全球第二位。另外,最近 20 多年,中国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显著增多。这些因素助推中国成为目前全球科研产出最多的国家,这不仅是产出数量,更日益体现在科研质量上。 例如,使用 Clarivate Incites 的分析表明, 中国可引用科研论文的数量快速增加, 并已跃升至全球首位。

微信图片_2025-08-20_110246_127.jpg

2000 年以来,中国可引用科研论文的数量呈快速增加之势,现已超过美国和欧盟 15 国,居全球首位。

另一展现高质量科研产出的指标——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也显示,中国高质量自然科学产出在 2022 年首次跃居全球首位,在 2023 年该数据库扩大到包含 60 多种医学期刊之后,也依然保持整体第一的位置至今,并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微信图片_2025-08-20_110255_429.jpg

自然指数追踪发表在 145 种高质量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的贡献情况。2024 年,中国继续保持年度榜单首位,产出份额较 2023 年增长了 17%,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

俗话说,水涨则船高。全球及中国科研产出,尤其是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大幅增加,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也有明显反映。

自创刊以来,该刊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大,现已包括生物科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健康与临床科学、物理和地球科学,收到的来自全球和中国的投稿,以及最终发表的论文数量都不断上扬。特别是,随着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的日益增加,许多作者很自然地将 Nature Communications 视作发表其优秀成果的重要平台之一。例如,中国作者在该刊发文最多的学科为化学,其次为工程和生物科学,这与中国的科研优势领域大体吻合。

不过,拨开数量的“迷雾”,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投稿量有怎样的增长,该刊的文章接收率多年来基本稳定,在中国近年来为 8%-11% 的水平。该刊与其他自然系列期刊一样,都一直秉持同样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并且其编辑标准坚若磐石,即发表具有广泛吸引力或与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密切相关的重大研究进展。

严格的同行评审和编辑准则,无疑是该刊运行的“黄金”标准。

54亿

目前,Nature Communications 从投稿到第一次编辑决定的时间为 8 天,到评审后首次决定的时间为 50 天。这一快速响应时间也是该刊颇受作者青睐的众多原因之一。但其实现离不开大量的人力与技术投入。

与《自然》及其系列期刊一样,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编辑均为科学家出身,并且是全职的内部编辑。该刊的专职编辑队伍,已从初创时仅有 4 位,扩大到 180 多位,分布于全球 8 个国家。

点击此处查看《自然-通讯》的专职编辑团队

对于施普林格·自然而言,技术贯穿了整个业务,并不断推动我们向前发展。技术让我们得以从印刷走向数字出版,也帮助我们实现 OA 转型。通过我们的平台和工具对流程进行优化,我们让科研人员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率地发表研究,并找到相关的科研文献。

当今,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猛,这也让我们能以开拓性和负责任的方式,显著改善整个出版周期,并进一步帮助提升出版平等和确保科研诚信。截至2024年底,施普林格·自然已在出版过程中部署了 90 多个 AI 驱动的实时流程和解决方案。

仅 2024 年,施普林格·自然就投入了 1.77 亿欧元(约 15 亿元人民币)用于技术,其中包括人员成本。这意味着 2021 年以来,施普林格·自然在技术领域的总投资额已超过 6.5 亿欧元(约 54 亿元人民币)。

请擦亮眼睛

Nature Communications 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和良好声誉,也让少数 “有心” 人动起了 “歪脑筋” ,他们散布消息于社交平台,妄称有投稿和发表的 “捷径” ,以招揽生意收取高额费用。

作为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全球引用量最高的 OA 旗舰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具有严格的编辑标准和出版流程,致力于促进开放和透明度,以及高标准的科研文化。该刊早在 2016 年就已开始启动透明同行评审,并在 2022 年全面实施,以强化评审质量和透明度。其编辑决策完全取决于论文的科学价值,而非作者是谁,成果来自哪里或可能的引用量是多少。

并且,Nature Communications 按照学科划分有20多个编辑团队,分布于不同的国家,投稿会根据稿件内容随机分配给分布于各地的编辑。因此,请勿被人诱导,相信所谓的 “捷径” ,以免耽误自己宝贵研究成果的发表,并且 “荷包” 受损。投稿有正途,请认准该刊官网上的在线投稿系统。如遇可疑情况,欢迎通过线上平台向我们反映。

点击此处访问《自然-通讯》官方投稿网站

15 年以来,Nature Communications 快速发展,实现了严格同行评审与 OA 出版的良好结合,并获得科学界不断增加的认可。这些都离不开广大作者的信任和评审人的无限付出。Nature Communications 对此深表感谢,并期待继续携手学界同仁,向前推进 OA 出版,尽可能让更多的人获益于该刊发表的高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4470-x

  • https://www.wipo.int/web/global-innovation-index/w/blogs/2024/end-of-year-edition

  • https://stories.springernature.com/global-research-pulse-china/index.html

  • https://www.nature.com/nature-index/research-leaders/2025/nature-index-2025-research-leaders-united-states-losing-ground-as-chinas-lead-expands-rapidly.html

点击此处了解Springer Nature旗下更多高质量的OA期刊和发表选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32244-1498418.html

上一篇:信息洪流中的知识“灯塔”:施普林格·自然医学图书合集︱编辑精选
下一篇:想让你的SDG研究出圈?Discover期刊来助攻!
收藏 IP: 222.71.128.*| 热度|

1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3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