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
古都京城的府街:府西街与府右街
2025-8-25 18:29
阅读:837

古都京城的府街:府西街与府右街

          叶 明

古都是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主要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等。古都中的京---“人所为绝高(最高)丘”,特指国都(首都),只有两个:南京与北京。

府是聚集的意思,原本是指收藏文书、财货的处所,可引申为官署、政府。一些有聚集意义的处所也可以称做“府”,例如,达官贵人的住宅、对别人住宅的敬称。 

府*街,顾名思义,就是“府”的*侧的一条街。*是一个方位词,在什么位置上?以什么角度看。

府西街与府右街对应的不是同一个府,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当然,我不是关公战秦琼,也不是做街道比较。只是因为府西街与府右街曾在我的生命起航时有着重要的影响。

          市井烟火的府西街

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厚重。南京历史和风俗的发祥地是老城南,主要是内桥以南。这里古老的街巷与建筑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

在老城南中轴线上的中华路北部,且于中华路相垂直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路就是府西街。如果说老城南是全南京的C位中心,那府西街就是所有老城南C位中的C位。府西街是纽带,串联起内桥以南、中华路以西地块几乎所有的进出口交通;府西街是地标,古都南京的繁华与传统尽在这条街道上。

南京府西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它与东锦绣坊相对,统称西锦绣坊,设有大军库。元末明初,朱元璋的吴王府设在东锦绣坊,西锦绣坊遂改称府西街。明代时,这里是应天府街。朱元璋称帝前是吴王府,明朝是应天府署;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为江南省,江宁府署设在原明代应天府署旧址。府西街的“府”,先是吴王府,后来是应天府署,再后来是江宁府署。

民国时期,府西街是南京教育的黄金地段。1907年地方乡绅在江宁府署的箭道和西花园旧址创设“崇文学堂”。 1910年“崇文学堂”与思益学校合并,改名为江宁县公立两等小学,转为公办小学,“两等”即高等和初等,高等含初中年级。

1927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在此创建首都中区实验学校,着眼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和精进的师能建设。当时学校包含幼教、小学、中学各部,高中既含普通科,又含师范科。

 1933年8月,中学与小学独立,分别命名为“南京市第一中学” “南京市府西街小学” 沿用至今90多年。

我的初等教育在府西街小学(1963-1969年)完成。府西街小学地块,现在是南京市教育考试院和南京市教研室。府西街小学原位于南京著名晚清民居“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旁的熙南里,因中山南路道路拓宽,现在已经整体平移到中山南路360-1号,大门由原来的坐北朝南变成坐东朝西,与南京一中由原来的“并排”改为“隔路相望”。熙南里,一个新近打造的“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 已经成为热门打卡地。它立足于保护传统历史风貌、街巷肌理和建筑空间,成为集旅游、文化、商业等多种功能有机结合的综合体验区。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积淀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条府西街,半部城南史”。我现在还依稀记得文革前后几年后,蜿蜒曲折的小巷很多,有评事街、马巷、大板巷、千章巷、老坊巷、走马巷、绫庄巷、平章巷、……,走进去,是相连着的过道与天井,交错着,将十几户人家连成了片。巷子里水井,夏天直接打上来冰镇西瓜,或者打一桶水冲凉,既不要钱,又舒服凉爽。偶尔还有小商贩用木桶装煮熟的糯米塞藕,为了保温用棉被捂住桶口。藕孔塞满了糯米,糯米煮得黏黏糊糊;藕的外层淋上秘制的桂花酱,色泽十分的红润光亮;每一块藕都很大,可以分成五六个小块分食;清甜的藕吃起来特别的香软。在一排排木板拼接门板里面,“前店后家”,“楼下店、楼上家”,门面是做手工制品的商铺或车间,后面与楼上是住家。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两旁,沿途人家高悬晾晒洗过的衣裤,墙角、门旁摆放着马桶、尿壶等待被集中收走的粪便。运垃圾的马车在石板路上敲打的声音,满满的市井烟火气息,犹如“南京清明上河图”上的一个局部画面。

在府西街的东端,南京一中的对面,是旧时香火很盛,规模不小的城隍庙,这是南京城区最晚且知名的府城隍庙由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在土地庙里出生的,因此对土地神的上级城隍神格外尊重。在明洪武二年,朱元璋颁布诏书,加封天下的城隍神,并制定了城隍的等级制度,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各地的城隍庙与当地的官署并行,形成了阴、阳两套衙门。城隍庙供奉的阎王统管地狱、赏罚善恶,这里又成为平民百姓焚香叩拜、祈福免灾之所,社会影响广泛。解放后,城隍庙由佛教协会封闭代管,文革中神像被毁,殿堂先后作过仓库、厂房,堆放物资。

城隍庙前,有一个的理发店,有三、四个理发椅子,生意非常兴隆,服务态度好。那时,不能自动产生热水。热水是在炉子上烧好,然后倒进水桶,再把水桶放到高处。需要热水给客人洗头时,打开从水桶接出的水管龙头就可以了。那时夏天,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由一个小工(聋哑人)在为顾客和理发师拉布帘风扇使之来回形成风,带来丝丝凉爽。

 

府西街的西口连接着马巷。马巷有众多门市,批发为主、零售为辅,出售绫庄巷加工的帽子、绒庄街加工的绒花,一年到头都是人流如织、热热闹闹。绒花是南京的特产,特点是产量大、花色品种多、做工精美,绒花丰满、形神兼备。绒花的制作是把各种粗细长短的铜丝,上面缠满各种颜色的绒毛而成为各种绒条,再把各种大小、颜色的绒条搭配加工成小鸟、花卉等造型。马巷有几家卖帽子的店铺。帽子品种多、大众化、价格便宜,所以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贩和居民来此购买。那时,走进马巷就像是到了帽子的海洋,每家店铺都把各种帽子挂在一张撑起的网上,放到街边以吸引顾客。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帽子使人眼花缭乱,夏天戴的、冬天戴的应有尽有,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儿童帽——老虎帽、兔子帽等等。商贩多了,马巷也就有了旅馆和小饭馆。

马巷再往西,就是旧时热闹非凡的评事街了。评事街曾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以其深厚的底蕴,在南京文化地理历史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评事街所在的七家湾地区是居住在南京的回族同胞相对集中的区域,起初的评事街是皮革作坊和皮货摊贩市场的集中地,元末称“皮市街”,后讹音为评事街。明清时,这里为繁华闹市,也是南京著名的灯市。三十年代的评事街还是报业一条街,先后有几家报馆设立于此,一些著名的报人如张恨水等常在此活动。评事街道再往西走,府西街戛然而止。

皇城根下的府右街

北京府右街位于西城区东南部,故宫以西,南起西长安街,北至西安门大街。府右街是南北走向的古老街道,与西单并列,西椅子胡同、博学胡同、灵境胡同、罗贤胡同、力学胡同等多条胡同与之相交。

明代时,府右街北段属皇城范围,南段为皇城西城墙外的通道,称“灰厂街”和“石厂街”,清代时称为“灰厂”,又称“皇城西城根”或“灰厂夹道”。1913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接管了清室的西苑三海,就将中南海(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民国政府就把新华门前的一段西长安街命名为“府前街”,将总统府西侧的灰厂夹道改名为府右街,因其地理位置在民国总统府右侧而得名。传统文化中,一般讲究对称。虽然有府右街,但没有府左街。因为总统府的左边是一片水面,根本就没有街道。

从府右街的开辟,不过八十多年的历史。从前,府右街南半部为皇城,北半部为中南海的一部分,是不能通行的。府右街成了紫禁城之外的重要南北通道,成了沟通北京南北城交通的主干线之一。街内绿树成荫、清洁雅静,是一条美丽而安静的街道。府右街路东为中南海西围墙,北墙南半段为红墙,为明清两朝皇城西墙的一部分。红墙高一丈八尺,顶上覆盖首金黄琉璃瓦,掩映于古槐之间,依然很有老皇城的味道。

那是1983年春天,我大学毕业一年后,被厂里派到某客户汇报我们为他们研制的设备。原本是项目组负责人来向客户介绍设备研制的性能与进展。由于,合同规定的完成时间即将到期,但设备还没有完全调试好,所以,领导让我这个才评上助理工程师的人,打前站说明情况与讲解原理。过几天他们就可以将设备带来现场调试。

我风尘仆仆赶到府右街上的客户单位。不一会,一个中年女干部模样的技术人员,笑盈盈地从里面出来,接过我手中的介绍信:“老叶,辛苦了”。可能是我衣冠不整,头发与胡子都没有修理,我十分不好意思,只好含糊地:“我是刚毕业一年的77级大学生。按照你们的要求,采用先进的集成电路完成的研制。我是主要设计师之一,独立完成设计、制造与调试。当然,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辅助。”。

她自我介绍:“我是清华大学68届毕业生,你们单位蛮重视使用刚毕业的大学生”。几年后,我依据她的提醒,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过一篇时评《要重视使用刚毕业的大学生》:批评了很多单位让大学生在实习期劳动锻炼改造的种种做法,而应该充分发挥赶毕业的大学生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时取代成就的技术与工艺,例如,用集成电路取代分立原件,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新华日报》1984年5月4日)。

工作之余,我每天在府右街附近闲逛。步行走到北海大桥。北海大桥靠在团城旁边,是中南海与北海的分界桥。桥为九孔连拱石桥,是北京市城区内最大的古石桥。在北海大桥上,遥望中南海的波光粼粼的水面。

我也在与府右街相通的胡同转悠,来到西椅子胡同里的自忠小学。府右街西巷南侧西椅子胡同15号(今府右街丙27号),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故居----张将军1935年初到1937年7月在北京的居所。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张将军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张自忠是中国抗战牺牲在前线的官阶最高的将领,周恩来给予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的高度评价。 张自忠故居坐北朝南,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由南北门房、南房、北房和东西厢房组成;东院由南房、东耳房、北房和东西房组成,院内设有张自忠将军纪念碑一座。1948年张将军的子女遵照父亲遗愿在此开办自忠小学。

说起府右街,不得不先提起故宫,这两者之间不过一个中南海的距离。特殊的位置,注定了其身世不凡。600年前建故宫时,这一带作为堆放灰瓦土石等材料的地方。所以,原来叫灰厂 “石厂”。故宫建成后,灰厂、石厂“功成身退”,自然闲置了下来。

府右街是条有故事的街巷,它曾一度是明代著名特务机关“西厂”的所在地。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直接听命于皇帝,全称“西缉事厂”。 西厂成立,本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倚仗朝廷的信任,做了许多欺压百姓、陷害忠良的坏事。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朝官结党,有秘密捕人、杀人之特权,引起朝野反对,后西厂被撤销。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西厂,五年后因刘瑾倒台遭凌迟而撤销。

 

几天前,我从南京王府大街坐高铁赶到北京国家大剧院观看《在巴黎的星空下:芭蕾明星精品荟萃》,漫步在西长安街的大道上,面对我年轻时曾经工作过的府右街,想起了儿时生活过的府西街,联想到明朝的首都先后为南京(1368—1420年)和北京(1420—1644年),其中南京为明太祖朱元璋开国时所定,北京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后确立,并实行两京制。这或许是中国古都中的两个“京”的由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6423-14990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