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拔博士研究生?(世界著名大学探秘--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 精选

已有 4243 次阅读 2024-4-7 07:55 |个人分类:博士培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拔博士研究生?

(世界著名大学探秘--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

     叶明

选拔博士研究生是从入学考试(考核)、录取到进入博士候选人为止的全过程,目的是为了适应学科发展需要而挑选有兴趣、有潜力的并能坚持的学生。因此,十分有必要避免选出对科学缺乏兴趣、资质不够的滥竽充数,浪费了国家稀有的教育资源。

         现存选拔制度评析

全世界可能只有我国在统考招收博士研究生。这种沿袭高考模式的统一考试,虽然在节约选拔成本、体现教育公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之外,却严重的存在机械化、分数论等弊端,被选出的考生大都是考试能力占优者,排斥了一些有志于科学研究、但应试能力略差的考生。

基于绩点高低为主要录取标准的保送生制度,同样存在“唯分数”、 黑箱操作等问题,并不完全适合选拔博士研究生。

最近几年正在逐渐推广应用的“申请考核”制度,是世界著名大学普遍实行的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制度,该制度的主要特征是放权给导师,寄希望于导师能够选拔出真正有学术潜力的学生,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该制度在中国双一流大学正在取代统一考试与保送生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

“申请考核”制度一般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是考生提交科研成果,导师组按照标准,给每个考生打分,得分前几名者方可进入第二个环节,来学校接受笔试和面试。这当然有很多优点,不再“一分定胜负”,而是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减少了繁重的阅卷工作,让真正有科研实力的考生进入读博队伍,其中导师在录取过程中的决定地位大大提高提高,比较方便选择、匹配合适的学生。

由于没有那么多的硬性考试条件等框框,申请审核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主观意愿,所以也必然出现了拼关系、“近亲繁殖”、寻租等现象,易导致新的“教育不公”。具体表现如下:

(1).设置门槛过高。有的学校规定: 必须有一作论文、必须有SCI论文;必须要有单位的同意证明、提供政审表等;英语六级成绩5年内有效;毕业3年之内的考生才能报考。

(2).偏重院校背景。个别高校对于学历有特殊要求,必须毕业于985和211工程院校;将大量名额倾向于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只留给其他考生极少数名额!尤其是对于往届生和社会考生颇不友好!

(3).导师权力过大。个别学校规定,学生报考之前必须征得报考导师的同意或签字!在录取时,导师有最终决定权;个别导师直接忽略不熟悉的推荐人或不认识的学生。如此录取考生,为后来的导师的“霸凌与剥削”埋下了伏笔。

虽然博士“申请考核”是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大趋势,但如果没有好的和公平的招生制度,或者规范的招生流程,那么受损失的,其实还是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实力与青年学子的脆弱心灵!

一个项目的10年统计分析

我曾在《学会学习:享受科学生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49-56)较为详细地介绍过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博士研究生选拔的实际过程。

     “学会学习489”小.jpeg

叶明 :《学会学习:享受科学生活》(2019年)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共有16个专业,其中13理科博士项目,2个理科硕士项目,1个文科硕士项目。作为13个博士项目之一的人类遗传学( human genetics),是遗传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也是约翰斯·霍普金斯的一个王牌学科,在国际上具有显著的领导地位。她培养的主体单位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遗传医学研究所(The McKusick-Nathans Institute of Genetic Medicine),该所是世界上医学遗传学科的创建机构,同时也是该领域获得人类遗传学少数几项诺贝尔奖的原创基地。1999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以医学遗传学之父维克托·麦库西克(Victor Almon McKusick,1921.10.21--2008.7.22)与1978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内森斯(Daniel Nathans,1928.10.30-1999.11.16)的名字联合冠名的遗传医学研究所。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PG.JPG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人类遗传学博士项目每年大约招收10-12新生。虽然有个别差异,大多数学生完成在5至6年期间的课程要求和研究项目,取得哲学博士学位(Ph.D.)。 

2001--2010年的10年里(以下所有统计数据来自http://humangenetics.jhmi.edu/),人类遗传学博士项目共招收105人,其中81人在读,毕业24人。

如果按招生年度分布:2010年9人,2009年12人,2008年14人,2007年16人,2006年9人(其中:在读8人,毕业1人),2005年13人(其中:在读11人,毕业2人), 2004年11人(其中:在读5人,毕业4人), 2003年8人(其中:在读3人,毕业5人),2002年7人(均毕业),2001年6人(其中:在读1人,毕业5人)。入学后被淘汰、退学或转到别的学校的人数没有列出,估计实际招生人数应该比105人略多一点;可能有5%的规模录取之后转学或淘汰。

在这105人中,只有4人是读(MD./ Ph.D.)双学位的,其中2007年2人在读,2006年与2005年各1人,均已毕业,其余均是读Ph.D.的。

人类遗传学博士项目平均每年实际收录10名学生,最多一年收了16人,最少一年只收了6人。说明招生指标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而且幅度还很大,可以达到50%。真正坚持了宁缺勿滥的原则。这样,可以保证严格按照学术标准录取学生,而不受财务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或许是私立大学所特有的现象。

在人类遗传学博士项目上,共有63位学科教授(Human Genetics Program Faculty),可以作为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其中,名家众多,群星灿烂。

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人,2009年的诺奖得主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1961年---)教授, 10年内只收了一个学生,是2009年入学的韩国女生;毕业学生1人(2000年入学)。

“WechatIMG2521”小.jpeg

格雷德(Carol Greider,1961年--)

被誉为“世界被引用之王” 贝尔特·福格尔斯泰因(Bert Vogelstein,1949年--)教授,是首届“生命科学突破奖”(2013年)得主。在20年内引文数最多之科学家排名(1983-2002)中,福格尔斯泰因名列榜首。他直接指导一位2005年入学,现在获得MD/PhD双学位的;间接指导一个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的中国学生(2002年入学)。

“WechatIMG2524”小.jpeg

福格尔斯泰因(Bert Vogelstein,1949年---)

学科教授中,有众多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员。人类遗传学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华利(David  Valle)是指导学生人次最多的一位教师,指导在读的博士研究生2.5人(2008、2007、2001),毕业博士3人(2004、2003、2001),其中中国学生有北京协和医学院(200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各一位学生,均已获得博士学位。

“WechatIMG2522”小.jpeg

芬恩伯格(Andrew Feinberg ,1960年--)

还有美国各类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研究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表观基因组学研究的先驱安德鲁·芬恩伯格(Andrew Feinberg)教授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2009年入学),毕业1人(2002年入学)。

“WechatIMG2523”小.jpeg

宋洪军(1970年---)

也有科学新星,如细胞工程研究所负责人宋洪军副教授,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一位韩国学生(2006年)。宋洪军1992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学博士学位,硕博的导师是蒲慕明。

格雷德、华利、芬恩伯格、宋红军等,都曾是多伦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戴维申请博士研究生时(2010年),担任过他的面试考官。

一位导师,哪怕很有名教授,一般也只带一、两个博士生,通常是负责指导一个将近毕业才能接第二名。很少每年都招生博士研究生。正因为这个原因,导师选学生就十分慎重,选定后必然会精心培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师生的密接交往与频繁沟通。师生之间的讨论不是一周一次,而是随时随地一日多次,确保学生们少走弯路,即使导师的经费充足也不可以多招收博士研究生,避免将学生作为劳动力使用。当然,经费充足的导师还是可以多收博士后,那本来就是一种工作或职业。

从考生“出身”来看,本科或硕士毕业的学校分布较广,有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未列出人数的就是1人,下同)、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2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8人)、康奈尔大学(2人)、洛杉矶加州大学(2人)、西北大学等;也有各具特色的文理学院,如韦尔斯利学院、阿默斯特学院、科尔比学院、西达克瑞斯特学院、罗耀拉学院等;还有一些较好的大学,如华盛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3人)、佐治亚大学(3人)、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3人)、佛罗里达大学(2人)、尔湾加州大学、德克萨斯A&M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分校、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5人)、克莱姆森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杨百翰大学、西肯塔基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北亚利桑那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等。

在录取的学生中,80%是美国公民,学校遍及全美的东、中、西部,以及各个层次的大学(社区学院除外)。除了本州的2所学校之外,10年内,每所大学不超过3人,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只收1人。这样保证了学生来源的多元化,构造了良好的学术生态,避免了学术上的近亲繁殖。

除了美国大学之外,还有20多人是别的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其中:英国的剑桥大学2人,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各1人,韩国的首尔大学、梨花女子大学、首尔先进科技学院各1人。剑桥就不用说的,多大与滑铁卢也是质量上乘。韩国首尔大学是唯一一个进入世界大学名次榜的韩国大学,该校毕业的那位学生师从一位韩裔教授。梨花女子大学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女子大学,该校毕业的那位学生师从2009年诺奖得主格雷德。首尔先进科技学院成立的时间较短,有点类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从宋红军副教授。

在中国大学中,台湾大学4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科大学)各2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各1人。他们绝大部分是医学院学生,如果是本科就是5年制,甚至还有6年制或7年制,他们大都获得医学士学位(B.S.)。

国际学生的比例超过了20%,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本科国际学生的比例5%的4倍。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最多,13人,台湾4人,大陆9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大学的学生,不仅人数多,而且学术质量高。台湾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为6年,另加实习一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台湾大学生命科学院是4年制,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

从学生学历来看,大多数都是本科毕业,也有少部分是硕士毕业,网站提供学生的学位资料可以支持这一判断。但是,是否都是应届毕业生不能确定。遗传医学研究所网站没有提供学生的毕业年限。根据一般经验判断,美国大学有相当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应届时并没有能够及时申请,主要是缺乏研究经历;毕业之后,在学校继续跟老师做研究,积累研究经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与专业申请攻读博士学位。当然,应届本科毕业上至少有50%以上。

在就读年限上,时间最短的是2006年入学的获MD/PhD双学位1人,其余依次是2005年入学的获MD/PhD双学位1人、获PhD学位的1人,2004年入学的获PhD学位的4人,2003年入学的获PhD学位的5人,2002年入学的获PhD学位的7人,2001年入学的获Ph.D.学位的5人。鉴于美国的M.D.比Ph.D.难拿(佼佼者才能申请到入医学院资格),且医学院学费高昂(读M.D.都必须交学费),所以M.D.比Ph.D.吃香,地位要高。从常理推测,读双学位应该比只读博士似乎应该要花费更多时间,一般至少应该是8年。2006年入学的现已获得MD/PhD双学位的,之前很可能是取得医学学位(M.D.)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学习3年时间,进一步加强其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再授予博士学位(Ph.D.)。2005年入学,在5年之内就获得MD/PhD双学位或者PhD的学生,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名校耶鲁大学与阿默斯特学院。时间最长的一位是2001年入学的目前尚未毕业,似乎不太正常;其余依次是2003年入学的2人,2004年入学的5人。

综上所述,一个博士研究生周期在5-6年,极少数人可以在4年内取得博士学位,或许他曾有过硕士学位;一半左右的学生应该在6年以上获得博士学位。由此可见,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博士学位还是很难拿的,需要通过艰苦漫长的科研活动。美国读Ph.D.的多半是因为真的爱好研究而选这条路的。在美国文化中似乎没有“书中自有黄金屋”观念,学生一般都清楚Ph.D.,特别是纯生物医学研究的收入并不高,而且因各种原因会半途而废,淘汰率相当高。

支撑制度的生态环境与主体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人类人类遗传学博士项目的案例(叶明:《学会学习:享受留学生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259-261)中,申请考核制度再好,也需要背后生态环境和高素质的导师群体来支撑,我们可以从中概括出,一个合理博士研究生的选拔制度与流程,:

“WechatIMG2490”小.jpeg

叶明:《学会学习:享受留学生活》(2019年)    

对申请者的学校没有限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对所有学生“门户开放”,没有国家、地域、学校的限制,通常只需要大学本科学历(往届与应届一视同仁),对学生所学专业没有硬性要求,只要有标准化考试成绩(GRE)与本科成绩即可报考。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有的学校甚至允许同时报本校三个项目,即可以被本校3个项目同时录取,当然,考生只能确定接受一个正式录取。不存在学科对口的硬性要求,当然,学科大致相近可能有一点优势。这样,对学生而言,可以有多种选择,避免选择失误造成丧失就学的机会;招生学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便于实现学科交叉。

通过初步审查,被通知参加面试的考生,可以从规定的三次面试时间中自行选择其中的一次。从一般经验来说,先面试的考生,相对比较容易被淘汰;如果前面面试的已被被录取,后面接受面试的,录取的机会就会小很多。风险与机遇由学生自行承担。

自由选择面试的考官。考生自主从学科网站上所列出的导师名单中,选择自己心仪老师作为面试考官,通常需要选8位老师,必须加上博士项目的主任,一共9人成为考生的面试考官。因此,每个考生的面试考官几乎都不相同,比随机分配对选拔质量的控制要好很多。请注意:面试之前,原则上不允许面试考官与考生直接接触与通信接触。

每个考生在约定时间里,去自己选定的考官办公室,与考官交流半小时,接受考官的提问,也可以向考官提出问题。考官手里有考生的资料(标化成绩,推荐信与本科成绩单等),可以根据资料询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解考生的学术兴趣与性格偏好。考生的提问,可以反映出考生的对科学进展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学术水平,也为选择学校、学科、导师有一个初步认识。

最后由面试考官分别作出评价,共同决定是否发录取通知。由于9位评委的学科方向与学术偏好个有不同,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考生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判断。还有,就是为了学科的发展录取的学生,暂时还与导师的利益无关(未来未必是自己的学生),客观上保证了录取的公正。9个考官,半数以上同意,即可作为录取备选名单;最后,综合所有考生面试的同意情况,决定发出正式录取通知。这样做法,保证了学科共同体的看法与评价,防止了一人,尤其是有效遏制了学术权威对考生录取的影响。

正式发录取通知的人数通常比招生指标略多一些,因为考生可能会放弃录取(有各种原因)。要防止发少了,不能满足招生的需求;发多了,可以通过调节明后年的招生指标。考生放弃录取,除了有更理想的学校与学科录取之外,还有很多因素。201年的考生戴维,放弃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原因是招生过程的“不友好”:面试很早,但录取通知很迟;没有邀请到校面试,仅是视屏面试。戴维感觉体验不好,放弃它的录取,选择了“招生友好”的学校。

招生友好的学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遗传医学研究所,不仅在考生赶到学校那天的晚膳,邀请一顿正餐,已在读的博士研究生陪同共进。面试那天早上,项目负责人与所有参加面试的考生共进早餐,并向考生介绍人类遗传学博士项目。面试后由研究生带考生参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校园。考生前来校园面试的所有费用都由申请的遗传医学研究所负责支付。本文作者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叶明在霍普金斯医学院.1JPG.JPG

本文作者在霍普金斯医学院

录取之后,还有三个重要环节才能决定考生是否能成为博士候选人考生《学会学习:享受科学生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57—66)。

第一是课程考试(核)。一定数量(2-3门)的必修课程,在规定等级以下,就直接淘汰。

第二是是实验室轮转(Laboratory  Rotation)。这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的途径,也是学生全面了解学科、加深师生间的了解,更好地进行师生间双向选择打下基础。轮转通常是三个,每个实验室至少要待上三个月时间,一共一个学年。轮转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室。导师会主动向考生介绍自己实验室的工作,积极争取考生进入自己实验室来轮转。导师也可以通过指导轮转,更深入与全面了解考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偏好,挑选自己满意与合适的考生,做自己的研究生。这就好比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婚,远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配,通常更合适。

第三是选择导师。在轮转的基础上,考生通过面试、听课、轮转等一定时间对导师的考察,了解导师水平与性格,诸如,人品正派,性格宽厚,从学术背景、科研成就、培养学生等几个方面,还有就是与考生自己的研究兴趣的匹配。此外,听取实验室的师兄弟们的间接反映,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实际感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自己信任的导师。

由于指导教授人数多,而每年录取的学生少,在师生选择的关系中,学生处于占优的位置。这样,博士研究生才有可能不是老师的 “学徒”,而是科研的合作伙伴。听课、轮转等多个环节,构成一个相互支撑、有机协调的整体构架,为实施博士论文的选题、实验、写作、答辩等奠定优渥的基础。

世界著名大学就是这样根据学生的学术成绩、研究潜力和适应能力等因素来筛选并招收合适的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毕业的考生自由地选择学校、项目与导师,双方达到各自的满意程度,成为科学研究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雇佣劳动”关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6423-1428494.html

上一篇:暑期研究:从事“真实的科研项目“(世界著名大学探秘---多伦多大学4)
下一篇:博士研究生接受怎样的科研训练才是完整且严格的?
收藏 IP: 121.237.5.*| 热度|

11 周健 刘立 郑永军 宁利中 冯兆东 崔锦华 梁洪泽 武夷山 叶明 何金华 guest215181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