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汤莹琦、赵汉青教授团队在《亚太传统医药》期刊发表题为《安国特色冀菜药膳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及发展策略研究》的学术论文。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安国药膳的历史源流、文化特色及发展路径,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为中医药膳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相关成果受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学术成就:填补文化研究空白,构建多维发展体系研究团队基于历史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首次系统阐述了安国药膳自东汉至今的千年发展脉络,揭示了其“药食同源”“融汇致和”的文化内核。通过构建“历史沿革—现状分析—问题诊断—创新策略”的全链条研究框架,论文提出五大核心问题:标准化生产缺失、专业人才短缺、研发创新不足、宣传效能薄弱及临床研究滞后,并针对性地提出“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的解决方案。
研究创新性地将大数据、区块链、预制菜技术引入药膳领域,提出建立“安国药膳数据库”与“人才资源库”,推动药膳生产的标准化与可追溯化;倡导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发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促进药膳与现代精准医疗结合。此外,论文首次系统梳理了“八大祁药”在药膳中的应用,为道地药材的科学配伍提供了实证依据。
学术地位:引领药膳研究新方向,助力产业升级该研究填补了冀菜药膳文化系统性研究的空白,被学界评价为“中医药膳领域里程碑式成果”。其提出的“药膳+预制菜”“药膳+文旅”等跨界融合模式,为传统药膳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论文获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大学医学学科培育项目等基金支持,相关建议已被安国市政府纳入药膳产业发展规划,助力打造国家级药膳品牌。
社会价值:传承文化瑰宝,服务健康中国安国药膳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关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健康产业的升级。本研究不仅为药膳标准化、国际化奠定理论基础,更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药膳药理机制研究,联合企业开发新型药膳产品,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研究团队简介河北大学中医学院赵汉青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燕赵中医药文化保护与创新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多项成果被地方政府采纳应用。此次研究标志着团队在中医药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典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汉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4811-149196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