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雨
别让麻木继续
2020-2-8 18:17
阅读:2253

今天元宵节

距离1月15号从实验室回家已有25天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却过的浑浑噩噩,没有科研进展,没有学习收获

虽说前十四天如是情有可原,因为一直担心自己在潜伏期,处于焦虑与崩溃的边缘,固然是静不下心的。

但是,这几天又是为什么静不下心呢?我想好好分析下原因,并逐个解决

  1. 沉迷于微博、豆瓣、微信、知乎等信息轰炸

    解决方法:手机设置时间限额

  2. 看书看不进去,心里很浮躁,觉得很难,于是去B站上网课,又觉的网课太多,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得完,感觉知识就这样灌进去了,吸收了多少却也不知,每天规定的任务更是完成不了,就算完成也只愿意去完成那些简单的、重复的,不用脑的,可是这样做的意义又在哪里,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就在于人会思考吗,如果觉得难就放弃,那怎么才能提高呢?请记住,如果觉得难,那就是在走上坡路。

    解决方法:

    1. 摆正心态,咬咬牙坚持,看不下去也得看,因为我是为自己学的,什么别的都是虚的,学习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

    2. 标记出不懂的地方,再及时解决,以免不懂的越来越多。

    3. 经常反思高中,如果当初好好学了,就不会是现在这般,而现在,当下就是应该努力的时候,而不是继续后悔,继续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学过,不能让过去重演,人总要从过去中学到些什么。

  3. 有所学,有所不学。目的不清。现在各种学习资源呈泛滥的态势,突然觉得,啊,这要学,这也要学,钢笔字要学,二外要学,法律要学,翻译要学,编程也要学,可是说好听点,这是对学习的渴望,难听点,就是贪婪。最后一地鸡毛,没有自己的核心本领,或者不精于自己的领域。

    解决方法:人必须有所精,从而无可替代。放下欲望,专心于一物也是一种修行。在有所专的基础上,再试着去接触其他领域,也不失为一种丰富生活的方式。就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保持对外物的好奇心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别忘了有立命之本的前提。


    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应当与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黄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雨雨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2652-121761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