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石
王少石《大写意三字经》出版访谈/《市场星报》记者周玉冰
2025-11-2 19:06
阅读:1042

《大写意三字经》 (1).JPG

 

王少石:想自立一格,全靠人品和文化

—《大写意三字经》出版访谈/《市场星报》记者周玉冰

 

    著名书画篆刻家王少石历时三载,十易其稿的《大写意三字经》由黄山书社出版。《大写意三字经》三字一小句,四小句组成一大句,计132大句,共1548字,加以注释,并附上入编的历代文人画家之代表作品及著者的少部分作品,成为一部图文并茂的用“三字经”的文学形式来诠释传统文人画、大写意的美术史论著作。星报记者为此走进王少石书香浓郁的工作室,聆听《大写意三字经》的创作历程。

                            记者:周玉冰

    记者:王老师,首先祝贺您《大写意三字经》之出版,“三字经”这种韵文为旧时儿童的启蒙读物,传授儒家文化,您用它来阐释大写意的美术史,这是首创,有着重要的意义。何为“大写意”?请您给读者简要介绍。

王少石:您的话很对。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文人画的出现也很早,比如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也画画,只不过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我们无从知道他的画倒底是个什么样子。明代董其昌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所以一般认为唐代王维是文人画之祖,北宋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的古代绘画分为院体画(宫廷绘画)、民间画和士夫画。士夫画是文人士大夫画的画,董其昌提出“文人之画”。《大写意三字经》有句:“画之道,重写意,表性灵,达心志。”又有:“文人画,肇于唐,千余载,源流长。大写意,萌于宋,成于明,盛于清。”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独创一格,使大写意与小写意在绘画风格上明显区别开来,从此大写意在文人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我的说法是:“大也者,大略也,大气魄,大度也。写也者,即书也,画如书,故曰写。意也者,心音耶,胸中象,意象耶。”大写意是由文人画滋演而出,写意技法高度凝炼,最能突出精神因素的一种绘画形式。其笔法疏阔放纵,泼墨淋漓,追求神韵和笔情墨趣,描绘物象夸张简略,以意象入画,旨在天人合一。讲究诗、书、画、印合为一体,堪称书画领域中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极具中华民族之特色,是传统文化之载体。古代虽然有“粗笔”、“细笔”之说,但是并无大写意、小写意之分,近代上海画派出现以后,写意画才有大、小之说,比如称任伯年的画为小写意、吴昌硕的画为大写意。齐白石曾题“白石老人大写意作”。

记者《大写意三字经》提出大写意绘画史上出现四个高峰,即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您是如何考虑的?

王少石:这是基于白石老人的观点,他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对徐青藤、八大山人、吴昌硕如此崇拜,加上齐白石,就有了四个高峰。要强调的是吴、齐二人是近现代影响最大的艺术大师,所谓中国画、文人画衰败论,我是很不赞同的。

  记者:我早先在您博客上通读过《大写意三字经》,朗朗上口,并且极具概括力,一遍下来,对中国绘画史有清晰认识。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想到写《大写意三字经》?

    王少石:2011年8月,恩师许麟庐先生仙逝,我去北京参加追悼会,心情很沉痛,一代写意大家走了,我有所思,想写一篇关于大写意的论文。当我坐在公交车上,思考如何解释“大写意”三个字时,“大也者,大略也,大气魄,大度也……”的句子出现了,于是我决定写一篇《大写意三字经》。撰写的思路依据美术史,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要保持通篇的气势和连贯性。2011年9月23日初稿完成,之后不久,在萧县纪念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创作基地挂牌一周年的活动中,我以《大写意三字经》为题向书画之乡的书画爱好者作了一次学术报告,后来又做客省图书馆“新安百姓大讲堂”,再次讲解,反响很好,此后便不断完善。

  记者:写几句“三字经”容易,但要表现大写意这一具有深刻文化内含的题材,追求音韵,韵脚又不重复,做到语言生动准确,这是很不容易的,其过程一定是有苦有乐。

王少石:三年以来,《大写意三字经》时刻在我的脑海里转来转去,我用手机的笔记本随时加以修改,枕边、厕间、陌上、街头,不分白天黑夜,有所得就随时加以修改,力求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大句的韵脚,除四个“峰”字外,没有重复的,敲句协韵,其中甘苦,只自知耳。

  记者:写《大写意三字经》,涉及文学、美学、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您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王少石:我自幼嗜古,酷爱文学和美术,1964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为我后来研究书画篆刻艺术、鉴赏文物艺术品打下了知识基础。上个世纪60年代,我就有关于篆刻的文章发表,80年代发表了一些书法论文。近10年来发表不少文博鉴赏和书画方面的学术文章。我爱书如命,生活中离不开书籍和古董,您可以看到我的书多,古董多,案头的文房用品和博古架上的陈设,都是珍贵的文物。我这个人习惯了书斋生活,生性痴顽,我行我素。我好睡懒觉、睡午觉,睏了的时候随时随地皆可入睡。冯其庸先生说我“善睡”,赠号曰“睡庵居士”,为我写了篇小品文《睡庵记》并收到他的文集中。《大写意三字经》的撰写过程,也是我进一步提高自己文化俢养的一个学习过程。特别是最后关于如何学习大写意的观点,是我重温我的恩师萧龙士、李苦禅、许麟庐诸先生的教导而总结出来的,我不能辜负先師们的教导和期望,要用毕生精力研究大写意绘画。不但要努力把自己的画画好,还要为继承与发扬文人画、大写意的优良传统,做我力所能及而应该做的事情,这本书也是我对恩师的怀念。

记者:读完这部著作,我的一个感受是,即使是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如果他不从事大写意的创作,没有绘画经历,也是写不出《大写意三字经》的;反之即使是高明的大写意画家,如果没有文学修养,也是写不出来的。文学、鉴赏、理论的学养您非常丰厚,学中文而师从名师,这是最易在书画上取得成就的人生历程,因为画里画外的功夫都具备。您与书画艺术是怎样结缘的?

王少石:我的谱名曰“秉杰”,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我常去系副主任卫仲璠教授家中求教,见到吴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为卫老书写的石鼓文对联真迹,卫老是陈三立的弟子,年轻时与吴昌硕先生有交往。在这期间,我拜大画家萧龙士先生为师,在萧老家中又见到白石老人的几幅真迹。因我仰慕昌石、白石,便起了个笔名少石,后来成为正式的名字。我学习篆刻曾向上海单孝天先生请教,转而汲取秦玺、汉印及皖派、浙派之长,追求厚重苍老之格调。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持萧老的介绍信,晋京向李苦禅、许麟庐先生拜师求教,那时“四人帮”把他们打成“黑画家”,我却十分敬重他们,拜他们为师是我最大的愿望。苦禅老人1983年仙逝,我受教的机会不多。许麟翁对我的影响最大,四十年的师徒之谊,感情至深,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许老写给我的180封书信。现代社会,学习美术有两种途径,一是进入美术专业院校;二是拜师学艺,两条途径各有其短处和长处。记者:您的画作,笔力遒劲酣畅,意境淳厚朴实。您又提出七十变法,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记者:您的画作,笔力遒劲酣畅,意境淳厚朴实。您又提出七十变法,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王少石:我主张守而善变,触类旁通,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今年七十五岁了,为了画好大写意,我正在补课,补书法课,补诗文课。既补画内课,也补画外课。我的晚年变法,借鉴汉代画象石、魏晋墓磗画、古代壁画、宋代磁洲窑及元、明青花瓷的绘画,悟有所得,化为我法,从而自立一格。古稀之后,我越来越认识到画外功夫之重要!从事中国传统书画创作的艺术家,到了晚年想自立一格,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关键全靠其人品修养和文化修养,这一点似乎是任何人也逃脱不了的规律。目睹当今书画界,轻视学养、格调低下是为通病,重视对文人画、大写意的研究势在必行。

  记者:我注意到,《大写意三字经》的结尾有点意思,“王少石,历三秋,十易稿,付梓留。辛卯始,甲午收,七五叟,思悠悠。”为什么要这样收尾呢?

   王少石:你知道宋代传下来的“人之初”三字经的作者有两种说法吗?我是为了保护我的著作权,以免后人为此产生争议。現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人侵犯了我的著作权,不用合法的方式转载,而是改动题目,误导网友认为是他的成果了。我念其无知,就不与之计较了。1995年,我的《红楼梦印谱》著作权受到严重侵犯,打官司我胜诉了,侵权人作了赔偿,数十家报刊予以报道,称为“我国首例篆刻艺术侵权案”。《大写意三字经》可能不够完美,但是我自信三年心血不会白费,它是可传的。随着流光的逝去,20年后或有人对其加以研究。

记者:我现在就在研究。

王少石:哈哈!

 

大写意三字经

王少石 撰

 

中国画,称丹青,文明史,一结晶。

师造化,得心源,六法论,古今谈。

 

画之道,重写意,表性灵,达心志。

超象外,得环中,天人一,境界生。

 

写意画,分大小,大单纯,小精巧。

大写意,小写意,二者间,如兄弟。

 

大也者,大略也,大气魄,大度也。

写也者,即书也,画如书,故曰写。

 

意也者,心音耶,胸中象,意象耶。

我中华,好传统,现如今,一画种。

 

古人称,士夫画,所以名,别于它。

文人画,大写意,士大夫,写逸气。

 

士大夫,身受教,十三经,儒释道。

或当官,或退隐,人一生,难平稳。

 

文人画,重修养,画一成,堪清赏。

观之人,心亦动,挂高堂,共雅兴。

 

大写意,多花鸟,山水人,相对少。

四君子,三友图,万人画,风格殊。

 

文人画,肇于唐,千余载,源流长。

大写意,萌于宋,成于明,盛于清。

 

王摩诘,画中诗,诗中画,人人知。

有王洽,泼墨狂,髪为笔,墨飞扬。

 

花鸟画,到五代,徐与黄,两支脉。

徐野逸,落墨花,黄富贵,院体嘉。

 

写墨竹,数文同,笔未振,竹在胸。

扬无咎,画墨梅,疏枝冷,野风吹。

 

苏东坡,论画精,以形似,如儿童。

有名迹,传至今,枯木竹,希世珍。

 

拜奇石,号米颠,父子俩,写云山。

米家山,画江南,点林树,点峰峦。

 

梁风子,性痴顽,舍金带,去参禅。

曰减笔,墨亦酣,大写意,泼墨仙。

 

僧法常,随意成,有遗迹,流东瀛。

郑所南,喜画兰,根无土,地不全。

 

元以后,好势头,文人画,成主流。

赵孟頫,说分明,书与画,本来同。

 

黄子久,画富春,峰峦秀,披麻皴。

吴仲圭,人潦倒,墨竹多,气节表。

 

云林子,漂江湖,写逸气,渴笔疏。

王叔明,启明清,千万壑,意纵横。

 

明画院,有林良,比院体,不寻常。

善水墨,画苍鹰,思狡兔,气吞虹。

 

明中叶,四大家,苏州府,人人夸。

沈石田,开吴门,笔苍劲,朴厚存。

 

创新格,赖陈淳,大小写,从此分。

曰漫兴,曰戏笔,书画诗,合为一。

 

徐青藤,诗书工,大写意,一高峰。

似无法,法之中,一出手,鬼神惊。

 

董其昌,负盛名,论流派,南北宗。

禅家悟,画亦通,文人画,更兴隆。

 

有朱耷,哭笑传,画鱼鸟,白眼看。

墨作泪,神韵生,大写意,二高峰。

 

朱若极,好云游,法自立,客扬州。

画语录,字字金,词语奥,哲理深。

 

创指画,高其佩,功夫深,堪玩味。

花鸟兽,山水人,指点染,简而真。

 

用左笔,高西园,以四绝,名画坛。

足吾好,研史传,自铭刻,知苦甘。

 

清乾隆,有八怪,在扬州,把画卖。

这些人,聚一块,成知音,出流派。

 

金冬心,画瘦马,马如人,人如马。

诗与书,成就大,盛名先,晚学画。

 

三绝者,郑板桥,诗书画,地位高。

既写兰,又画竹,为民间,诉疾苦。

 

李复堂,两功名,逃不脱,卖画翁。

墨淋漓,笔雄奇,幅幅画,有诗题。

 

黄瘿瓢,画人物,有渔翁,有仙佛。

粗笔写,题草书,花鸟画,山水图。

 

李方膺,性爱梅,目所见,即为梅。

李家梅,别人难,点点墨,天下先。

 

汪巢林,夜苦吟,生计迫,老来贫。

高西唐,敬石涛,逢鬼节,把纸烧。

 

罗两峰,一布衣,画鬼趣,动京畿。

罗家梅,全家画,扬州城,影响大。

 

近现代,大变样,国运衰,社稷荡。

文人画,受冲击,康与陈,视为敌。

 

陈师曾,寿早终,立高论,正视听。

文人画,是进步,尚精神,价值巨。

碑学兴,书风变,画随书,类型转。

赵吴齐,连崛起,画转型,合乎理。

 

赵之谦,颜色鲜,开海派,缶翁前。

画花果,写藤萝,金石气,开先河。

 

蒲作英,画大幅,墨淋漓,气韵足。

外邋遢,内纯正,归道山,缶翁送。

吴昌硕,以气行,大写意,三高峰。

秦石鼓,写一生,诗书印,入丹青。

 

齐白石,木匠身,贵变法,立京门。

诗书画,中外惊,大写意,四高峰。

 

黄宾虹,才识高,论笔墨,根基牢。

山水笔,写折枝,朴中雅,厚而滋。

 

潘天寿,画中雄,称霸悍,可震聋。

东西方,两座峰,此论断,是塔灯。

 

中国画,走殊途,代表者,林刘徐。

尚不同,起争议,世人评,论利弊。

 

林风眠,融中西,重意象,岀新奇。

刘海粟,神气完,率尔写,势冲天。

 

徐悲鸿,马出名,水墨画,素描功。

朱屺瞻,老寿星,厚拙朴,势峥嵘。

 

画中戏,看良公,创一格,味无穷。

李可染,画水牛,牧童耍,春夏秋。

 

齐门下,徒三千,萧李许,结金兰。

艺品后,人品先,三兄弟,佳话传。

 

萧龙士,立江淮,大写意,画派开。

德艺寿,齐光辉,人艺老,朴真归。

 

李苦禅,骨铮铮,大气度,写苍鹰。

名苦禅,画入禅,通理法,得天然。

 

许麟庐,富才情,人豪迈,笔如龙。

擅用色,艳而浓,时代感,最鲜明。

 

文人画,数正宗,大学者,冯其庸。

著之余,诗书工,五车学,自旁通。

 

浩劫到,计十年,文艺界,百花残。

文人画,遭横扫,朶朶花,成毒草。

 

四人帮,被打倒,改革风,无限好。

我国门,大开放,百花园,新气象。

 

文人画,是国粹,应发扬,加三倍。

大写意,是国宝,我中华,少不了。

 

法兰西,印象派,堪比肩,都可爱。

彼为西,我为东,非矛盾,可通融。

 

水有源,树有根,离开旧,难创新。

中为体,外用宏,中国画,应姓中。

 

学之者,贵修身,论品格,如其人。

兴趣浓,悟性高,气质具,可挥毫。

 

初学者,寻门入,学有成,破门出。

画外功,不可误,万卷书,万里路。

 

绘画史,知其略,还应该,懂美学。

真善美,融其中,时代感,民族情。

 

收与放,熟与生,书卷气,贯始终。

书入画,任意涂,至极处,画亦书。

 

见贤者,应思齐,莫拘泥,破樊篱。

画吾画,是真经,大器者,晚来成。

 

王少石,历三秋,十易稿,付梓留。

辛卯始,甲午收,七五叟,思悠悠。

2011年9月23日初稿

2014年5月23日定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少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9963-1508560.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