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石
王少石著《黄石轩吟草》《卷一·念旧篇》128首全‖老来常忆旧,回首尽烟波。岁月东流水,人生有几何?
2025-4-21 17:46
阅读:1019

黄石轩吟草(插图本)封面设计.jpg

 

卷一 旧篇(128首)

 

◎忆故乡渔台寺小学(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七日)

故乡前王家村西临拖尾河,河上有花马桥,河西有古盟台(俗称钓鱼台),乃春秋吴鲁会盟之地。台高数十丈,上有千年银杏树,台周上下植柏三百余棵。台上建寺,时不可考,唯康熙七年重修立碑。一九四七年,于寺上设立渔台寺小学,即予少时读书处也。

渔台寺上紫荆花,一里之遥近我家。

古柏葱葱笼月影,书声朗朗入云霞。

少年爽爽桥头站,野草青青石径斜。

拖尾河中鱼戏水,东西山下望飞鸦。

 01家在宿县拖尾河边古盟台下.jpg

 ▲家在宿县拖尾河边古盟台下

01王少石故乡安徽宿州埇桥区解集乡的春秋时期吳鲁会盟台_01.JPG

▲王少石故乡安徽宿州埇桥区解集乡的春秋时期吳鲁会盟台

◎辛未三月游新安江赠汪启旺同年(一九九一年五月十日)

暮春三月釆茶忙,深渡枇杷初吐黄。

携手相谈儿女事,点头共笑鬓须霜。

我居淮北谷粱地,君住江南鱼米乡。

二十七年重聚会,新安江上话沧桑。

◎读《秋风集》寄冯其庸先生(一九九一年六月十八日)

秋风起处觉凄凉,秋雨潇潇寸断肠。

世事如云总虚渺,真情才是大文章。

◎黄石颂二首(一九九一年七月三日)

黄石出黄山,君顽我亦顽。

持身能守拙,处世不腰弯。

朝夕两相对,悲欢一梦间。

忽思云海处,妙境水潺潺。

无声案头立,相看伴读诗。

醒来似水睡去雨如丝。

世事随时变,先生不合宜。

石君知我意,老朽慰情思。

注:石高25厘米、宽23厘米、厚12厘米。一九八二年秋,予陪冯其庸先生游黄山,于北海散花溪中得太古所遗顽石二,各负之下山,宽翁笑曰:“吾侪乃负山人也。”并题予室曰黄石轩。启功先生、许德珩先生亦赐题之。

◎画菊寄京华许麟庐师(一九九一年九月十六日)

秋宵好梦到京华,梦散情思更复加。

漫写东篱黄菊瘦,延年要数傲霜花。

忆髫年(一九九日)

春来杏花雨,老去忆髫年。

卧石人临水,抬头鸟上天。

门前闻犬吠,树下读诗篇。

拖尾河边走,青枝掩陌阡。

◎忆游(二○○三年六月二十日)

一九九四年八月,予西游龙门、麦积山石窟、敦煌等地。

龙门麦积与敦煌,昔日投身入魏唐。

佛海西天三界外,人生到此不寻常。

◎冯其庸先生赠《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二○○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五年辛苦批红楼,日日孤灯夜未休。

若问芹溪知己在,宽堂脂砚亦同流。

◎萧龙士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华诞百多二十年,师徒促膝梦中然。

松风竹雨临诗社,兰韵荷香入史篇。

书法画图人间宝,江淮大写薪火传。

蜀山安卧堪含笑,应信前身是寿仙。

◎大学同窗别后四十五年来访(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四十年前大学堂,风风雨雨满寒窗。

丰华岁月江中水,艰苦时光鬓上霜。

毕业堪悲逢浩劫,退休欣喜吃皇粮。

夕阳西下情无限,应笑人生梦一场。

◎怀念恩师许麟庐先生四首(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我拜麟翁四十年,皕封鱼雁共披肝。

而今读到辛酸处,泪眼模糊楮墨寒。

画图无古又无今,案上常留酒墨痕。

若面先生聆往事,当年立雪对齐门。

笔底豪情破八荒,先生书画冠群芳。

萍翁高足萍翁后,写意篇章又一章。

麟翁走后大师疏,一笔千金并不虚。

赝本遍行华夏地,谁人识得画图欤。

◎重游桃花潭(二○一二年四月七日)

秋风三十四年前,夜梦诗仙共一船。

今日白头重作客,桃花潭水正春天。

◎乙未八月梦游蓬莱(二○一五年十月六日)

梦断蓬莱路八千,蓬莱一望水如烟。

麟翁驾鹤蓬莱岛,艺事而今只问天。

◎乙未九月游许麟翁故园(二○一五年十月十八日)

蓬莱走访许公邻,闻道八仙多一人,

仿佛麟翁潇洒影,神仙自古是人身。

◎读许麟翁手札三首(二○一五年十月三十日)

二百麟庐札馆窗,闲来沐手读篇章。

龙腾虎跃花追水,至此无心看二王。

珠玉离离入八行,风神潇洒冠群芳。

不然试读苏黄米,一样动人沁腑肠。

翰墨渊源晋宋风,丰神一代数麟翁。

豪情洒落许家法,笔笔相关与画通。

   注: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苏黄米:苏轼、黄山谷、米芾。晋宋:东晋、北宋。

◎忆吴孟复先生(二○一六年一月三十日)

一九六○年至一九六四年,予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求学期间,常去吴孟复先生工作的院图书馆古籍书库研读法帖、印谱,受益良多。

瘦骨嶙嶙两袖清,见公如见菊花英。

一心入定图书库,十载护经古籍情。    

两汉名碑人少读,三朝印谱土尘生。

人间多少不平事,应叹先生身后名。

注:两汉:西汉、东汉。三朝:周朝、秦朝、汉朝。

◎《许麟庐翰札·致弟子王少石》编后二首(二○一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我与恩师许麟庐先生密切交往近四十年,鱼雁来往频繁,恩师给我书信二百通,辑录付梓,与世人共享金石良言也。

翰迹洋洋两百通,此生有幸拜麟翁。

一书缉罢梦华绕,满纸先生来去踪。

杜门谢客把书编,往事桩桩未似烟。

大地春风吹又去,人间正是落花天。

◎忆少年事(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三秋时节把粮藏,大雁南飞人字行。

最爱西园蜂蝶闹,爷爷种菜我闻香。

◎忆故园(二○一七年一月二日)

故里古盟台,距吾家只一里之路。春秋鲁吴两国会盟时,鲁国外交使臣子贡留恋此地山水,今贡山西北坡尚存子贡晒书台。

庚辰吾降会盟地,正值东方日出时。

吴尾鲁头谈判处,贡山磐石晒书遗。

渔台寺庙传香火,银杏树荫立大碑。

拖尾河边少年事,缘何老去梦常追。

◎哭宽翁(二○一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冯其庸先生,二○一七年一月二十二日十二时十八分,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噩耗传来,予深为悲痛,于二十三日晋京至先生灵前三跪而拜,老泪纵横,十分悲痛。予与宽翁金石之交三十八年,存先生与我之书信二百五十通,宽翁曾十过宿州客次黄石轩。往事如昨,人去物非,有诗哭之。

 

世事风云飘不定,此生有幸拜宽翁。

忽然噩耗传千里,恰似惊雷顶上冲。

 

闻知平静飞仙去,寒夜灿然多一星。

来到灵前三跪拜,模糊老眼泪零零。

 

宽翁视我为知己,我敬宽翁师友同。

鱼雁往来飞不断,简书留有二百通。

 

三十八年堪记忆,梧桐夜雨听秋声。

箫斋共谒许麟老,画印诗书携手行。

 

红楼印谱十年就,仰仗先生乃有成。

讲学加州贴身带,曾经四序百题评。

 

戊戌五上黄山顶,我睡莲花峰下坪。

赐我睡庵呼雅号,今天犹在世间名。

 

考察亳州曹氏墓,斩蛇义地汉家兴。

陈州老子传说处,画像南阳观复称。

 

楚汉相争疑待解,同游垓下霸王城。

我家斗室不嫌小,黄石轩中十送迎。

 

瓜饭楼中难忘旧,宿州夜半话枪声。

悲翁己巳多一号,海雨天风浪不平。

 

每上京华谒师友,宽堂谈吐沐春风。

先生淡薄如秋水,心地善良情意浓。

 

而今不见故人面,唯有寒风吹泪涟。

枯草疏篱颜色退,院中奇石亦潸然。

 

古香万卷藏书在,全集卷分三十三。

借得范宽山水笔,诗肠吟断酒常酣。

 

入世担当国学纛,离尘播种是精神。

大荒山上曹侯待,笑语红楼解梦人。

 

东坡赤壁喜相逢,忙问乌台诗案情。

勿见南宫石头拜,似曾相识醉痴倾。

 

先生博学志恢宏,不露文章世也惊。

或可遍游吴越地,太湖岸上遇青藤。

 

倘若遇见许麟老,一定去看白石翁。

天上三公也缥缈,来来去去影无踪。

 

当今谁谓缺高峰,国学泰山有迟公。

塞北江南飞唁电,春潮滚滚送君匆。

 

我哭先生思绪乱,纷纷往事绕心酸。

声声字字潸潸泪,惟有哀伤诉不完。

 

◎丁酉正月初九告别冯其庸先生二首(二○一七年二月五日)

二○一七年二月五日上午,数百名首都学术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文艺界、政军界和来自冯其庸家乡无锡及全国各地冯其庸先生的亲朋好友,在八宝山殡仪馆沉痛悼念先生。四百多个单位和金庸等个人向冯其庸先生送了花圈,叶嘉莹等众多学者、艺术家敬献了挽联。予前有《哭宽翁》长诗,今得此二首为先生送行之。

西天极乐足千秋,海雨天风有尽头。

翰海流沙逐僧脚,平生大梦访曹侯。

狂来墨泼太湖水,醉后漫书瓜饭楼。

从此茫茫九重上,人间万事不知愁。

中华上下送君行,惊醒苍穹太古风。

云汉不知何岁月,世间正是早春中。

京城再去故人少,淝水闲居石叟翁。

回首欣然堪一笑,神州尽话老迟公。

◎忆杏花天(二○一七年三月十三日)

故里杏花春雨,胜似江南。未料一九六○年前后,满山杏林被人民公社大办食堂作为柴火砍伐殆尽。

拖尾河边有故园,白头不忘杏花天。

一溪桃汛看芳谢,满壑雨声见蕊怜。

往日长林迷眼处,而今荒冢野风烟。

人民公社食堂火,烧掉青山毁自然。

◎丁酉清明读宽堂先生庚午清明所赠《芦蟹图》(二○一七年四月四日)

尺幅京门饯我行,清明时节话清明。

挥毫漫写无肠物,泼墨犹存风雨声。

六月芦花飞雪,三更噩梦听枪鸣。

而今唯酹一杯酒,寒食春风雨未晴。

◎丁酉清明缅怀许麟翁(二○一七年四月四日)

正值梨花带雨斜,梦中促膝到京华。

醒来思绪如春草,仿佛先生还在家。

◎丁酉清明大蜀山文化陵园谒恩师萧龙士先生墓(二○一七年四月四日)

庐州西去蜀山前,翠柏苍松植万千。

林木葱葱过飞鸟,春风阵阵乱纸钱。

萋萋芳草添佳色,郁郁花枝带雨烟。

百岁画师龙士老,安然一卧足千年。

◎赞《龙士老人百又二岁书醉翁亭记》(二○一七年四月十九日)

百二仙翁翰墨传,浮名如土又如烟。

而今多少后来者,目注心凝名利权。

◎王蘧常先生章草(二○一七年六月十七日)

丁酉五月二十三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蘧常研究会成立,予受聘为顾问之一,即席得句。

汉时法度几沉沦,南帖北碑各有神。

传到瑗翁融会笔,王家章草启来人。

◎读龙士师西瓜图(二○一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见瓜如见老农时,厚重淳真大画师。

待到安居合肥后,江淮大写世人知。

◎恩师许麟庐先生逝世六周年祭(二○一七年八月九日)

浮世六年去不还,惯看花好月常残,

天堂未晓年何许,托付秋风代问安。

七夕追忆(二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七夕儿时老屋前,绳床卧看玉盘寒。

姑姑细说鹊桥事,奶奶指天同我观。

叹息牛郎遭苦雨,还怜织女遇艰难。

不知不觉群星下,寺院钟声伴梦残。

◎观予一九七○年代油画写生二首(二○一七年十月六日)

文革乱批白石翁,中华大写哭途穷。

茫然若失前程路,西去半程又返东。

浩劫十年时代殊,蹉跎岁月业荒芜。

画箱虽小装天地,水送山迎入画图。

◎读许麟庐师民间玩具画二首(二○一七年十月十二日)

民间玩具进箫斋,赖得麟翁旷世才。

大俗转身成大雅,娃娃个个美颜腮。

兴起三杯意境殊。者般色彩胜浓酤。

画坛除却许麟老,古往今来信绝无。

忆游滁州琅琊寺(二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初作琅琊客,至今五十年。

酿泉流曲水,古道入层巅。

路转飞归鸟,峰回绕夕烟。

疏林黄叶处,和尚参禅。

忆昔(二○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忆昔浮云走,天南地北时。

今天思绘事,胜似壮年噫!

◎冯其庸先生逝世周年祭(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夜来梦里芳草园,心到通州未能眠。

欲拜先生叩门下,再临梅石怕茫然。

去年三哭灵前泪,今日杯酒雪后天。

云散月来君漫看,宽堂春色又新年。

◎齐门三兄弟(柏梁体)(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神州大写三弟兄,立雪齐门于北京。

白石门下千人行,苦老领先第一名。

麟叟冰雪净聪明,登堂入室表心声。

萧翁拜师六二庚,桃园结义大哥盟。

君子之交淡水清,只今绝少此交情。

三公不与时人争,只留画史作精英。

吾辈仰之望峥嵘,今生今世赤心倾。

挥毫泼墨老始成,夕阳西下意纵横。

◎萧龙士师画兰(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三日)

身历五朝惯写兰,挥毫落墨品当先。

中锋稳健花歌唱,铁线纷披叶舞翩。

颠倒春风人欲醉,逍遥秋雨笔生烟。

画师百岁古来少,龙士画坛一画仙。

◎萧龙士师画荷(二○一八年一月二十三日)

常道立身艺品先,人情物理合乎天。

挥毫洒落亭亭立,泼墨淋漓翠田田。

笔底功夫返真朴,心胸开阔胜前贤。

平生寡淡如秋水,德艺齐辉寿百年。

怀念李苦禅先生(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白石高徒第一人,铮铮铁骨自嶙嶙。

拉车学子山东汉,教授先生老艺民。

笔墨禅翁留画史,中华大写有传薪。

十年浩劫两膜拜,犹记相谈格外亲。

注:1972夏,正值文化大革命中,予持恩师萧龙士先生的介绍信,晋京向李苦禅先生、许麟庐先生拜师求教。李苦老挥毫写赠《八哥竹石图》。

◎忆儿时过年(二一八年月十日)

记得儿时过大年,漏花兜子挂胸前。

家家松火守除夜,祖母怀中入梦眠。

放炮烧香包饺子,拜天祭地敬神仙。

身穿土布新衣服,口袋还藏压岁钱。

◎戊戌初月赏梅赠老妻(二○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赏梅一对老夫妻,梅笑白头情太痴。五十年多共风雨,半生岂少苦寒时。

才观铁干苍苔冷,又看青枝瑞雪奇。西望湖山携手笑,青松翠竹伴相随。

◎参加无锡市舜柯山公墓冯其庸先生魂归故乡安葬仪式(二○一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烟花烂漫送宽翁,扬子江头波不平。两袖清风尘世走,一身正气大千行。

舜柯松柏故园意,湖渚春光父老情。任尔桑田变沧海,家山依旧月长明。

◎告别宽翁过无锡惠山区桃溪路(二○一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宽翁别罢过桃溪,一路芬芳处处奇。

他日悄然来入梦,清风明月总相宜。

◎观予1972年版画·播种之前(二○一八年五月十三日)

难忘浩劫步逡巡,我是十年风雨人。

梨木刻刀金石味,满头白发忆青春。

平生寂寞两三幅,大写淋漓归一身。

幽梦不知何处散,醒来总觉白云亲。

注:“忘、醒”读平声。

02版画·播种之前 42厘米x66厘米 1972年_01.JPG 

 ▲版画·播种之前 42厘米x66厘米 1972年

 

◎观四十年前旧作(二○一八年五月十三日)

忆昔梧桐旧雨声,几多往事似浮萍。

挥毫自有盎然处,得意之时已忘形。

◎忆旧(二○一八年五月十九日)

老来常忆旧,回首尽烟波。

岁月东流水,人生有几何?

◎向复旦大学捐赠《红楼梦印谱》原石有感(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奏刀磨石印魂牵,转眼人生四十年。

麟叟宽翁今不在,北京无锡两长眠。

清风明月一床梦,碧水浮云万里天。

复旦园中多学子,来来往往应相怜。

◎忆高考(二○一八年六月八日)

老夫高考六零年,饿殍如云骨露天。 苦读饥肠能不负,中文系里梦无边。

◎《许麟庐翰札·致弟子王少石》出版后二首(二○一八年六月十二日)

一觉醒来脚步轻,鱼书付梓慰平生。

春秋三度苦心事,谁解师恩弟子情。 

往事桩桩未似烟,芭蕉旧雨总相怜。

怀思脉脉如流水,年复一年又一年。

 03许麟庐翰札·致弟子王少石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8年.JPG

 ▲许麟庐翰札·致弟子王少石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8年

◎赠老妻王侠(二○一八年九月十三日)

五十年前会贡山,云台月色夜清寒。

几番周折宿城住,两次顺风肥上安。

六口旧家艰苦过,两人新宅不孤单。

而今携手西阳下,眼下白头天地宽。

◎观予一九七○年代彩墨写生作品(二○一八年九月十五日)

曾经笔下饱秋光,色彩斑斓翰墨香。

昔日云山走天下,今天白发对西阳。

浮生一世豪情尽,文革十年风雨狂。

老去无端怀旧梦,几多往事入诗肠。

◎烟台市博物馆举办师徒三人行~齐白石、李苦禅、许麟庐精品集萃展观后四首(二○一八年九月二十日)

白石门中弟子多,山东李许最嵯峨。

今日三人同展览,海涛万里共讴歌。

传神万物写天真,五出五归木匠身。

变法京城旗帜树,开宗立派启来人。

苦老平生多险途,曾经一醉万言书。

苍鹰侧目观天下,铁骨铮铮世绝无。

柴大官人济困穷,京门独立一豪雄。

箫斋风雨归何处,潇洒淋漓入画中。

◎十年浩劫中花鸟画家只画红梅(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千年传统四君子,浩劫十年分了家。

梅写赤红天降爱,兰生翠绿国无夸。

竹风难合时人意,菊品更非高士花。

但看春秋千载下,离奇古怪别无他。

◎参加复旦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特藏展厅启用仪式暨“印·红楼—王少石先生捐献《红楼梦印谱》印章展”开幕式二首(二○一八年十月十五日)

黛玉印成衣带宽,时当三十九年前。

京华相聚惠风畅,鱼雁往来翰墨鲜。

瓜饭楼中知已待,竹箫斋内老师传。

平生常作石头梦,堪笑浮名一梦

痴心十载刻红楼,老去自思无所求。

二百印章藏复旦,九秋幽梦会曹侯。

抬头一片西阳好,闭目几多风雨稠。

石破天惊成往事,杜门抱膝隐庐州。

注:一九七九年六月,予在许麟庐、冯其庸先生关心下,开始创作《红楼梦印谱》。一九八六年五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少石篆刻、冯其庸题评的《红楼梦印谱》,冯其庸作序,沈裕君、启功、许麟庐题签。二○一六年六月,予完成《红楼梦印谱》增订本的审订工作,计收印二百一十二方:批语印二、书名印五、人名印一百零二、大观园景观印二十二、选句印六十六、作者批者勘者印十五。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予将《红楼梦印谱》原石二百一十二方捐献给复旦大学(保存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04红楼梦印谱 王少石篆刻 冯其庸题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jpg

▲红楼梦印谱 王少石篆刻 冯其庸题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

◎看吾旧照(二○一八年十二月一日)

虽然是我非今我,青发渐稀白发多。

回首茫茫惊逝梦,落花渺渺叹烟波。

读书日日成书蠹,磨石天天被石磨。

世事悠悠豪气在,醒来往往醉吟哦。

◎冯其庸先生逝世二周年祭(二○一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夜深遥想惠山下,恍惚先生皓月乘。

似见曹侯携手走,又看行脚会唐僧。

依然把酒诗千首,仍旧挥毫写古藤。

两载思君似流水,三更梦里舜柯陵。

◎己亥清明忆昔陪同冯其庸先生考察霸王别姬地(二○一九年四月五日)

一九八六年八月,予陪宽翁考察固镇县垓下及定远县东城遗址,后宽翁有《项羽不死于乌江考》问世,轰动学朮界。

四面楚歌垓下营,与君同到霸王城

午餐茅屋农家店,烧饼苍蝇并不惊。

◎己亥清明忆宽翁游寿州之趣事(二○一九年四月五日)

一九八六年八月,予陪冯其庸先生访寿县楚宫遗址及淮南王刘安墓。厨师未除鳖头中的钓钩,午餐时宽翁误食鳖头,钓钩挂舌。

相伴丙寅游寿州,楚宫一梦越千秋。

问君记否华筵事,误食鳖头上钓钩。

◎忆龆年用虾笼捉虾(二○一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黄昏水涨正秋风,拖尾河边下竹笼。

细雨青虾钻一夜,收笼赤脚雾蒙蒙。

◎有感于在纪念萧龙士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老夫说话出心中,满囗方言不普通。

倘若萧翁还在世,语音大概也相同。

◎二○二○年元旦忆龆年杏林三首(二○二○年一月一日)

记得当年有梦追,临河把卷读唐诗。

多情最是清明雨,湿了杏花千万枝。

一梦无端返少年,又回流水杏花天。

杏黄麦熟开镰后,忙得农家少夕烟

杏子黄时麦正收,少年看杏马山头。

老来身卧高楼上,依旧耳边涧水流。

◎忆老屋梁上燕(二○二○年一月二日)

春风杨柳雨丝丝,燕子年年归未迟。

细语呢喃听不懂,双双却是旧相知。

◎忆髫儿看家蚕结茧(二○二○年一月三日)

椹紫叶肥蚕要熟,家家姑嫂待缫丝。

低眉绕蔟细心看,作茧团团自缚奇。

怀念吴燃先生(二○二○年七月十四日)

惊闻吴燃先生昨日仙逝,哀思如流。一九七二年,先生与予同在萧县郭庄展览馆中从事绘画工作,朝夕相处,先生予版画之师也。

浩劫时期敬鬼神,郭庄碱地正回春。

先生与我同房住,我与先生携手亲。

义薄云天情洒落,刻刀梨板酒香淳。

音容笑貌今犹在,都是十年风雨人。

◎忆儿时二○二○年七月十八日)

渔台寺上白云低,花马桥头竹马时。

户户门前鸡犬跳,槐荫树下读唐诗。

◎观予一九七三年写生作品打麦场(二○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一九七三年,予于故乡打麦场上写生此景,四十七年过去矣!此作已随其他作品于2018年6月26日捐赠给复旦大学。

故里当年打麦场,帚杈石滚木锨扬。

千家万户收成事,一日三餐不正常。

刻苦耐劳承祖业,风调雨顺喜粮藏。

而今全部开机器,堪笑画图变史章。

 05油画写生·故乡的打麦场 18.5厘米x34厘米 1973年_01.JPG

 ▲油画写生·故乡的打麦场 18.5厘米x34厘米 1973年

◎再题旧照二○二○年八月一日)

莫道平生梦已空,全都赴了大江东。

自知少壮疲心力,人笑老夫负背弓。

没有苍茫消岁月,哪来辛苦化清风。

今天昂首看天下,只觉坤一步通

忆童年(二○二○年九月一日)

奶奶爷爷掌上珍,长孙落地在庚辰。

可怜三岁亲娘去,怀抱少儿祖母辛。

算命先生夸小子,粗衣淡饭育成人。

杏花流水村前过,土地庙中有鬼神。

◎念旧诗(二○二○年九月二日)

老去常吟念旧诗,落花流水哪堪思。

黄昏一梦醒来后,辛苦只从白发知。

◎忆秋(二○二○年九月六日)

古盟台下旧衣单,拖尾河边柳色残。

听得蛩声菘老后,一场风雨一场寒。

◎至今犹忆寒窗苦(二○二○年九月七日)

一九五九年秋,予于嘉山中学(今安徽省明光中学)读高中三年级时,因交不起伙食费,被停伙停课,便借把菜刀,到明光镇酱园厂切萝卜,以维持生活。

拿把菜刀去打工,酱园厂内战风。

读书一梦求无计,停课七天哭路穷。

家远相隔三百里,室贫如洗四墙空。

至今犹记寒窗苦,还向西阳诉苦衷。

童年的前王家庄(二○二○年九月九日)

青山绿水种桑麻,小小村庄二十家。

拖尾河边朝雾散,渔台寺上夕阳斜。

男耕女织日常事,雨打风吹度岁华。

五谷丰登年景好,农夫未必走天涯。

◎庚子重阳编辑《金石之交•冯其庸致王少石书信集》(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予与宽翁交谊三十八年,存先生与我之书信,自一九七九年五月十三日起,至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止,计二百五十一通。宽翁逝世已三年有余,睹物思人,倍感悲伤!

皕封鱼雁记沧桑,手迹如新翰墨香。

我与宽翁金石契,天荒地老不寻常。

孤灯旧梦无寻处,只字片言堪断肠。

天上问君寒几许人间月冷又重阳。

◎庚子小雪,连日阴雨,整理宽翁书信怀旧(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刺骨寒潮乱打楼,桩桩往事返心头。

人生但愿千秋醉,风雨能消万古愁。

展札深知身似梦,仰天长叹老孤舟。

诗书画印欲君看,只恨苍穹无处邮。

读宽翁信口占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夜深,其庸先生醉后与予一书,情真意切,笔如流水,神飞字外。今展读再三,不胜慨叹。

宽堂醉罢夜深书,满纸飞花意境殊。

物是人非今再看,奈何老眼泪模糊。

冯其庸先生逝世四周年缅怀之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宽翁已去四春秋难忘芭蕉旧雨稠。

昨夜庐阳新雨后,春风一梦到前州。

注:无锡前州乃冯其庸先生于故乡安卧处。

◎杏花诗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忆旧西阳下,孤吟暮雨时。

奈何乡梦里,总是杏花诗。

◎乡情忆旧二○二年三月二日)

河边摇翠柳,月下捣衣声。

四季牛犁地,五更鸡打鸣。

茅檐捉麻雀,夏雨入瓜棚。

桃杏一时谢,青山万古横。

恩师许麟翁逝世十周年(二二一年八月九日)

泣别麟翁已十年,夕阳西下望无边

秋风明月相思处,踏破烟云梦里天。

冯其庸先生逝世五周年(二○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五载光阴不算长忆君五断九回肠。

夜来一阵梅花雨,也念宽翁泪万行。

◎刻壬寅年号印(二○二二年二月一日)

一个白头老印痴,几多年号几多思。

麟翁去后无商讨,刻罢壬寅欲咽时。

注:自恩师许麟庐先生于1990年嘱刻“庚午”迎首印后,至2010年(庚寅),我每年都为恩师刻农历年号印,20年间所刻年号印达40方以上。

忆合肥师范学院校园中踏雪寻梅(二二二年二月八日)

忆昔寒窗踏雪寻,铮铮铁骨是知音。

六十年去,与梅花笑到今。

◎清明雨(二○二二年四月四日)

怀抱纸钱去上坟,风吹白发老儿孙。

东山一阵清明雨,十里桃花落泪痕。

◎题《一九八七红楼台历》(二○二二年十二月九日)

台历无声天气凉,一窗烟雨哭沧桑。

汝昌诗老题名字,少石画家刻印章。

岁月如流痕染纸,石头依旧鬓成霜。

问君旧梦何方去青埂峰前游大荒。

注:“大荒”者,《红楼梦》山名也。

 06  1987红楼台历  文稿 顾平旦、题字 周汝昌、篆刻 王少石(.jpg

▲ 1987红楼台历  文稿 顾平旦、题字 周汝昌、篆刻 王少石(发表红楼梦印102方)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题红楼印(二○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红楼梦里梦无边,磨石操刀当种田。

今日猛然回首处,人生步步去如烟。

◎忆旧居(二○二三年一月六日)

老去无端忆旧居,居迁四次住今庐。

庐州吾老也辛苦,苦尽甘来好著书。

◎梧桐叶落(二○二三年一月七日)

忆昔梧桐叶落时,宿州城内晚风吹。

层层叠叠无人扫,一路蛩声暮色垂。

观一九六四年三月安徽省金石书法研究会成立纪念照(二○二三年二月五日)

六十春秋去似烟,水流花落到残年。

今天昂首天地,旧梦新愁入逝川。

再读叶丰先生手札(二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行云流水满花笺,难忘当年三月天。

六十年来金石梦,终究铁笔化风烟。

注:1964年3月,上海白蕉、叶丰先生来合肥讲学,予往稻香楼请教之。白蕉先生赠《草书·鲁迅诗句联》,叶老为题《少石刻印》签条。此后去信向叶老请教,收到先生4月14日回信,信中寄赠明清篆刻家珍贵印拓14枚。

◎癸卯中秋节观许麟翁己巳中秋节所赠《菊蟹图》(二○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恩师今不在,笔墨尚如新。

何处望明月,梦中共玉轮。

黄花随意写,肥蟹醉时真。

三十四年去,观之倍觉亲。

◎忆许麟翁作画(二○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箫斋拜谒许麟翁,腕底风云神鬼惊。

无古无今千万纸,挥毫往往酒三盅。

报纸旧闻(二○二三年十一月三日)

报纸非常旧,旧闻今不知。

当年风雨处,老去梦愁思。

画印虽言早,吟哦颇觉迟。

人前颜少笑,因为老身疲。

◎刘海粟大师用印《九上黄山绝顶人》(二○二三年十二月四日)

海翁乘鹤去,巨印泣无声。

四十年前事,三家铁笔情。

匆忙未如意,岁月不容更。

今日孤吟处,北风过古城。

注:1982年,予为刘海粟先生刻一巨印《九上黄山绝顶人》,6厘米x6厘米。冯其庸先生铭款:壬戌之秋,海粟大师九上黄山,与予相遇于古汤池畔,同见者宿州王少石。少石为予刻《天涯行客》一章,海老极赏,因命刻《九上黄山绝顶人》章,予为记缘起如此。江南冯其庸识于宿州旅次。

重观一九八五年李百忍、王少石书画挂历(二○二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当年气度也翩翩,今日白头岁月残。

半世人生过来路,满身尘土旧衣冠。

灯前少了高朋聚,月下长吟骨

落叶萧萧思往事,尚能牙好助三餐。

◎题一九六三年二月(癸卯春节前)萧龙士师生合影照(二○二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旧照今天纸色黄,萧门弟子聚一堂。

老师龙士当中坐,春节期间喜气洋。

世纪春秋风化雨,人生朝露鬓成霜。

忽然回首茫茫处,岁月无情流水长。

◎观二○一三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制《王少石国画台历》

(二○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台历案头立,光阴去似梭。

寒潮来北国,大地起烟波。

日子平常过,诗篇细琢磨。

年终风雨雪,来岁又如何

◎二○二四年元旦观恩师许麟翁历年所赠贺卡(二○二四年一月一日)

先生乘鹤去,贺卡作珍藏。

昔日多鱼雁,今天只梦乡。

师恩深似海,世事冷如霜。

人醒淝河畔,怀思比水长。

◎平生两知己(二○二四年三月十八日)

平生两知己,麟叟与宽翁。

往事千层浪,人生万事空。

蕉声听旧雨,夜梦哭寒风。

遥望孤云去,苦吟夕照中。

注:麟叟者许麟庐1916年10月19日—2011年8月9日);宽翁者冯其庸(1924年2月3日—2017年1月22日)

07许麟庐与王少石 北京竹萧斋 2005年_01.JPG

▲许麟庐与王少石 北京竹萧斋 2005年

08冯其庸与王少石 北京且住草堂 2006年_01.JPG

▲冯其庸与王少石 北京且住草堂 2006年

◎读宽堂手札(二○二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哭君诸事太匆忙,魏晋风姿出二王。

最爱三杯杜康后,落花流水万千行。

《金石之交·冯其庸致王少石书信集》自序,赘后二首

(二○二四年三月三十日)

金石之交铁笔情,立身松柏骨铮铮。

而今回首烟云散,未了潇潇风雨声。

行行字字惹相思往事茫茫追已

又是春归花落去,一窗风雨泪空垂。

◎宽翁与予二百五十一封书信中的六封,因涉及隐私未能收入集中,忍痛焚之(二○二四年四月十四日)

怪力无端却乱神,一城风雨打来频。

是非功罪任天定,总是文章惹祸身。

读白蕉先生《草书·鲁迅诗句联》二首并序(二月二日)

一九六四年三月,白蕉、叶丰来肥讲学,予请教之。复翁赠《草书·鲁迅诗句联》,叶老题《少石刻印》签条。是时成立安徽省金石书法研究会,予为会员。忽忽六十年去,今白头披雪矣!

上海复翁同叶老,应邀讲学到庐阳。

九州万里春风紧,华夏百花草木香。

椽笔右军神韵在,先生草法气轩昂。

今天怀旧猛回首,六十春秋日月长。

笔走龙蛇纸走烟,庐州三月百花鲜

书坛一段欢心事,今日无端忆旧缘。

闻说前朝名著更怜文革命归天。

老夫已是西阳下,难舍难分不卖钱。

 09白蕉 草书 横眉俯首联 102厘米x22厘米x2 1964年(上联).JPG

09白蕉 草书 横眉俯首联 102厘米x22厘米x2 1964年(下联).JPG

 ▲白蕉 草书 横眉俯首联 102厘米x22厘米x2 1964年

立夏见榴花(二二四年五月五日)

树树榴花似火红,一年一度又熏风。

农家多少田间事,都在童年记忆中。

恩师许麟翁题予画二十多幅潸然有感(二○二四年九月十六日)

当年曾促膝,鼓励为鞭策。

今日一回头,北风吹泪泣。

甲辰秋分校《金石之交·冯其庸致王少石书信集》出版稿得枕上诗二首(二○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今日住房好,盼君君未来。

相谈无故友,独对桂花开。

旧梦朝云散,新诗暮雨催。

秋风黄叶下,剩我泪盈腮。

宽翁许多信,往事到心头。

笔迹如花雨,深情似水流。

当年同患难,梦里会曹侯。

今我诗千首,问君知道不?

为案头李福寿制特号石獾书画笔六十三寿辰作歌,得柏梁体三十六韵(二二五年一月日)

予于合肥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读书期间,于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八日,购得北京李福寿制特号石獾书画笔一支,六十余年以来,珍而不弃也。

百杆毛笔在书房,一笔就是一杆枪。

纸上谈兵贯日常,虽无硝烟有沙场。

其中一杆最精良,六十余年释愁肠。

相识读书大学堂,今天我已鬓如霜。

李福寿制美名扬,特号石獾系北狼。

尖齐圆健挺锋芒,东奔西跑随我忙。

画线时时担大梁,洋洋洒洒翰墨香。

写兰画梅志气昂,古藤万丈寿吉祥。

身经百战锋秃亡,随我老来柔代刚。

怜君一身毛断伤,剩下骨气尚坚强。

你我已非少年郎,只能浑圆不能方。

秃笔老夫堪独尝,合临石鼓籀文章。

鸾翔凤翥意味长,珊瑚碧树莽苍苍。

龙蛇飞舞势翻江,雄风依旧其中藏。

夜来一梦去潇湘,笔底风雨也茫茫。

半个世纪君担当,今天携手对夕阳。

年华忽忽对寒窗,为汝长吟老更狂。

愿尔延年寿而康友情相伴永难忘

读今井凌雪篆书《仙露明珠》

(二○二五年一月十六日)

篆书今井冠扶桑,楚简秦碑笔底藏。

仙露明珠来圣教,当年石叟送图章。

知君乘鹤已归去,奈我遐思对夕阳。

文化交流成往事,天高地远海茫茫。

注:今井凌雪(1922年—2011年)日本著名书法家,日展评议员、筑波大学教授、雪心会主宰。曾在日本《新书鉴》杂志上介绍过我的印章。1982年7月率团访华,与我在合肥相会,赠予书籍、小电子计算机,为篆《仙露明珠》(134厘米x33厘米),予为刻名章三枚。

《金石之交·冯其庸致王少石书信集》出版二首(二○二五年二月二十日)

落日楼头夕照中,一书独抱哭宽翁。

思君日日东流水,天上人间路不通。

曾客京华瓜飯与君促膝论曹侯

红楼百印题评后,你我同消万古愁。

注﹕《金石之交·冯其庸致王少石书信集》王少石编/安徽美术出版社二○二四年十月第一版。本书所收书信二百四十五封,已经捐赠给复旦大学。

 

 10《金石之交·冯其庸致王少石书信集》安徽美术出版社 2024年_01.JPG

 

 ▲《金石之交·冯其庸致王少石书信集》安徽美术出版社 2024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少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9963-148286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