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刘强东启用移动机器人配送货物,并扬言大力发展无人仓、无人机、无人配送车,也是作为人工智能热点事件予以报道的。
这种低档人工智能技术,国内外早已成熟(在教研室改作业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公司来推销相关设备作为教学设备,作为本科生层次的实验设备,其技术成熟度就不用说了),但只有部分国家进入了实用阶段。像快递员送货,是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和智商的,正常人识个字认个路就行了,所以这种移动机器人以代替人类体力劳动为主,再加上一些识别判断。
中国是个世界公认的劳动力大国、劳动密集型国家,不是知识密集型,说明科技发展一般,在科学研究上走得很慢。但机器人是个科研产物,如果代替人做体力活,那么中国将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但剩余的劳动力不能改行从事另外的体力劳动,否则进程会慢很多。让人失业显然不是官方所愿。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实用化,像教师授课搞科研、公务员日常办公、作家写作、艺术家唱歌演电影、建筑工人盖楼等都可以被机器人轻易替代,并且一点都不遥远。
在这些变革中,中国科研人员能干什么呢?是不是还是做那些机器人就能干的体力活,加工、制造或者买过来仿制?希望能有中国人原创的革新性东西在内,而不是跟风、抢风头或者争当"小白鼠"。
国外发展的早,为什么不及早推广普及?一些发达国家地广人稀消费者少是一方面,其实环保也是大问题,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对外作战方面是明显投入了不少机器人从事危险工作的,其机器人发展水平是可以通过实战(真实战争)看出来的。
机器所带来的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是更严重的污染,应该及早重视。共享单车到处放、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其车辆像废品一样堆积如山,还算是小事。
相关专题:谈谈科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永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979-112383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