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含明
聆听与婉拒
2021-8-14 10:04
阅读:2139

1、

某年某月,某学生在作论文答辩,ppt末尾一页写着几个大大的艺术字:

谢谢聆听!

然后专家点评。一个专家绷不住了,你这个“聆听”是几个意思?

这种事情不是头一回发生了。其实我是习惯写上:敬请批评指教。但是这样写,可能有人觉得太卑微了。

后来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种比较西方化的表达:thanks for listening。如果采用这个英文的表达,或许没有问题。但是翻译成“聆听”,有点不伦不类。

老师讲课很费心,我们要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我们对讲演者说出“聆听”,是对他表示尊重。讲演者何以会要求听众“聆听”呢?脸皮厚,还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2、

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今天网上出现一个段子。它们有共同之处。这个段子全文转录如下:

我拒绝别人一向很生硬。之前在公关部上班,有媒体记者想采访公司高层,还发了采访提纲。收到的同事就去问leader能不能接,leader说:婉拒吧,同事:OK。
我十分好奇“婉拒”是怎么个拒法,刚好那个记者我也认识,就去问他,怎么婉拒的啊?他给我看聊天记录,我同事只给他(记者)发了四个大字:

婉拒了哈 ​​​

3、

“谢谢聆听”这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在研究生身上,那么直接发信息给对方以“婉拒”来访,也就见怪不惊了。

我想,我们不应该苛求犯错误的个人,因为这些错误太普遍了,以至于有“转正”的趋势。我们应该想一想,到底哪里出了毛病,让一部分人犯错了而不自知,让相当多的人都觉的理所当然?

汉语和汉字的听说读写,大家觉得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事,便不再需要用心;考研、考博,没见过专门要考“语文”的,英语才是硬通货,所以一好遮百丑了。这些想法,或许到了需要纠正的时候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段含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6370-12997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