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稿特刊
药用植物端粒到端粒基因组
Telomere-to-Telomere Genome for Medicinal Plants
特刊简介:
天然产物是许多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例如,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Artemisinin)源自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具有抗癌作用的紫杉醇(Paclitaxel, Taxol)则从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中分离得到。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珍贵的药用植物基因组数据被发布。通过多种新型测序技术的结合应用,如今已经能够实现无缺口的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组装。
尽管基于新测序技术的药用植物结构基因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功能基因组学方面(如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仍远远不足。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少为多倍体植物,例如四倍体的人参(Panax ginseng)。此外,由于药用植物普遍存在高度杂合性、基因组体积差异显著以及重复序列比例较高,目前发表的T2T级药用植物基因组仍相对较少。目前约有255种药用植物公开了基因组数据,但并非所有都达到了T2T水平,许多基因组仍存在大量缺口。这种遗传信息的不完整性严重阻碍了药用植物在基因编辑、系统进化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高质量的药用植物基因组数据为解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分子育种和进化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特刊以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为基础,旨在发表有关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或基因簇的发现与功能解析的研究,并尝试以工程化原则对其进行标准化。同时,鼓励通过将这些基因或基因簇组装并整合至底盘细胞中,重建其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网络,从而实现药用活性化合物的高效定向异源合成。我们欢迎原创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的投稿。
本期特刊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Assembly and annot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T2T genomes, including polyploid assembly with high heterozygosity, large genome for medicinal plants
New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for T2T genome assembly, genome annotation, optical mapping, and genotyping
Functional genomics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functional genes for biosynthesis of 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Synthetic biology, which utilizes plants as chassis cells to synthesize important natural products
Design, improv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tabolic pathways
本特刊的所有客座编辑均来自中国,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知名科研机构。期刊长期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与支持,我们诚挚期待您的投稿,也欢迎您在学术圈内分享与推荐。
客座编辑

Le Zhao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ule Yue
Lanzhou University

Lei Zha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本期特刊截稿日期:
05 December 2025
复制链接查阅特刊更多信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toc/10.1155/4140.si.576689
期刊简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omics 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涵盖基因组尺度分析的各个领域,内容包括生物信息学、临床与疾病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进化与功能基因组学、基因组工程以及合成基因组学等。
Citation Impact
2024 CiteScore: | 5.3 |
2024 Journal Impact Factor : | 1.9 |
Submission to the First Decision | 71 days |
担任客座编辑可以为您带来一系列益处,包括但不限于:
为所在的研究领域发声,创建一个成果汇集与持续交流的平台;
在专业团队支持下了解出版流程,获得编辑经验;
强化与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联系网络,提升在领域内的个人与学术影响力;
获得所在机构/组织的认可,助力未来职业发展。
填写表单,申请担任 Wiley 的客座编辑
如您符合要求,Wiley内容战略发展团队将会尽快联系您
*我们认为影响因子并不是衡量一本期刊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正在改进衡量和提升 Wiley 期刊影响力和作者科研成果影响力的方式。在未来,我们将采用更广泛的基于期刊和基于文章的评价指标,以提供更丰富的形式来展示期刊表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Wiley开放科研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1312-150904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