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作简介
——360°准全向自驱动探测与超低功耗类脑计算的单片集成芯片
类脑计算芯片和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催生一个万亿级市场,英伟达、谷歌、英特尔等行业领袖已纷纷布局。但当前,人形机器人尚难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可靠的自主感知与决策,一个关键瓶颈在于:其视觉系统的快速探测与慢速学习两大功能模块,仍处于分立状态,难以高效融合。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两个关键功能融合于单一半导体芯片之中(即单片集成,图1),已成为制约未来光电半导体芯片发展的核心症结与前沿挑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赵宇坤等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石墨烯/(Al,Ga)N纳米线异质结,成功在透明双模态器件中实现了自驱动360°光电探测器与人工突触的单片集成。通过调控偏压操纵载流子传输动力学,可精确调节氧空位电离程度,响应速度差异超过1000倍,最终实现单片双模态器件功能(图2)。本研究为多功能单片集成的制造提供了新思路,并展现出其在未来先进低功耗神经拟态计算系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基于上述技术路径,在0 V偏压条件下,该器件可作为具有稳定光通信能力的快速响应自驱动光电探测器,实现360°准全向探测(图3a-3c)。施加偏压时,该器件则可以切换为突触器件,成功模拟了类脑双脉冲易化、短时/长时可塑性以及学习/遗忘行为。该器件拥有1.29×104的极高紫外/可见光抑制比,以及<1 pA的超低暗电流,单突触事件功耗低至2.5×10-14焦耳,能量效率可与人类大脑突触过程相媲美(图3d-3f)。非线性光电导特性使其能作为神经拟态传感器进行图像预处理,有效提升识别精度。特别重要的是,利用器件在开路电压模式下的长记忆特性,已成功驱动人形机器人实现方向判别与运动学习。

图3. (a)(Al,Ga)N/GaN材料透明度,全向光电探测器的(b)示意图和(c)响应度全向分布图,(d-f)低能耗突触器件功能。
本研究成果在原理、材料、器件与应用四个维度实现了系统创新。在原理层面,通过能带工程与局部接触界面设计,提出了分区集成的快‑慢响应策略;在材料层面,开发了表面微氧化方法工艺,成功引入高浓度氧空位;在器件层面,采用剥离工艺制备出具备全向探测视野的GaN基单片集成器件,兼具快速感知与慢速记忆特性;在应用层面,将该芯片集成于人形机器人系统,实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决策能力(图4)。综上所述,该单片集成芯片有望成为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的“决策中枢”,承载起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感知-决策功能。

图4. (a)器件功能集成示意图,(b,c)人形机器人动作交互控制中的系统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360°准全向自驱动探测与超低功耗类脑计算的单片集成芯片” (A dual-mode transparent device for 360°quasi-omnidirectional self-driven photodetection and efficient ultralow-power neuromorphic computing) 为题,于2025年8月12日在线发表于《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赵宇坤副研究员、陆书龙研究员、苏州科技大学张建亚博士、复旦大学边历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蒋敏博士为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2 主要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GaN基柔性透明光电探测器与类脑器件。以第一/共一作者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 Funct. Mater.(正封面)、Fundamental Research、ACS Photonics等国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部分论文被中国科学院官网、国家自然基金委网站等报道宣传。获得2024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等学术荣誉。

通讯作者
赵宇坤,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副研究员。获批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德国莱布尼茨研究基金,中国电子学会智芯专项负责人,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兼任国家级项目评审专家、Innovation期刊(Cell Press)青年编委、Exploration期刊(Wiley)学术编委、Chip期刊(Elsevier)和Brain-X期刊(Wiley)青年编委。已获得包括美国、日本发明专利在内的专利授权10多项。近5年来,作为通讯作者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Adv. Funct. Mater.(正封面)、Nano Energy、Nano Research(正封面)、Communications Materials、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正封面)等国际知名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被数十家知名媒体平台报道宣传。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3项(含面上2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类、青年人才类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3 原文传递
详情请点击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5-01991-y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6 0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