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

博文

编辑推荐 | 240 nm AlGaN基深紫外micro-LED:尺寸效应 VS 侧壁效应

已有 394 次阅读 2024-1-19 11:1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章信息:

240 nm AlGaN-based deep ultraviolet micro-LEDs: size effect versus edge effect

Shunpeng Lu, Jiangxiao Bai, Hongbo Li, Ke Jiang, Jianwei Ben, Shanli Zhang, Zi-Hui Zhang, Xiaojuan Sun, Dabing Li

J. Semicond.  2024, 45(1): 012504  

doi: 10.1088/1674-4926/45/1/012504

Full Text (点此阅读全文)   PDF全文.pdf

  内容简介   

AlGaN基深紫外micro-LED具有光效高、寿命长、空间分辨率高、调制带宽高、节能环保等优势,在紫外保密通讯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潜力。此外,波长短于250 nm的深紫外光随波长缩短,对人体的伤害减小,可极大扩展深紫外micro-LED应用场景。然而,倒装结构的micro-LED在高电流密度应用场景下由于发光台面边缘电流聚集,严重影响器件光效和使用寿命。电流聚集的根源在于n-AlGaN材料的低电导率限制电流均匀分布。对于波长短于250 nm的深紫外micro-LED,其Al组分高于70%,n-AlGaN的电导率降低,电流集聚导致其光效降低。此外,短波深紫micro-LED TM光占比高,光提取效率低,进一步降低了其光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黎大兵、孙晓娟研究员团队研制了波长为240 nm的深紫外micro-LED,并通过侧壁工程提高量子效率及光提取效率,实现了峰值光功率提高了81.83%。首先,针对240 nm深紫外micro-LED TM光占比高、光提取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倾斜高反射台面增强侧壁光提取的方法,通过30°角倾斜台面侧壁(如图1a、1b所示)及侧壁处Al反射结构(如图1c所示)设计,实现了micro-LED尺寸从50 μm缩小到25 μm,光提取效率提高了26.21%。其次,针对短波深紫外micro-LED电流在台面边缘集聚的问题,提出通过延长发光台面侧壁总周长的方法缓解电流拥挤效应,通过micro-LED阵列化、小型化,进而增大侧壁总周长(如图2c-e所示),提高了电流分布均匀性,降低局域化自发热,最终实现了随着micro-LED发光台面半径尺寸从50 μm缩小到25 μm,电流为9 mA处的外量子效率提高了145.86%,峰值光功率提高了81.83%(如图2a所示)。

image.png

图 1. 尺寸为12.5 μm 的micro-LED (a) 发光台面及 (b) 沿半径方向的横断面侧壁倾角的SEM图。图 (b) 中的插图为倾斜台面为30° 时对TM光提取效率增强的原理。(c) 为micro-LED 的FDTD仿真模型。图(d)-(f) 分别为R = 50.0 μm、25.0 μm和12.5 μm 的micro-LED的TE光的电场分布图。图(g)-(i) 分别为R = 50.0 μm、25.0 μm和12.5 μm 的micro-LED的TM光的电场分布图。

image.png

图 2. 不同尺寸micro-LED光功率及EQE (a) 实验及 (b) 仿真结果。不同尺寸micro-LED:R = (c) 12.5 μm, (d) 25.0 μm, 和 (e) 50.0 μm。(f) 12.5 μm 尺寸micro-LEDs 不同电流下的光谱图。

通过控制micro-LED阵列中单颗micro-LED的光强及曝光时间,可以制备不同形状的3D掩膜图形,该方法的优势是无需掩膜版,且可以任意控制不同微区的曝光剂量,进而一次性制备所需的3D形貌,极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可制备复杂结构三维形貌。另一方面,深紫外micro-LED由于调制带宽高、小巧轻便,且深紫外光不受电磁屏蔽影响,在非视距保密通讯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此外,深紫外micro-LED可以制备图形化杀菌光源,根据伤口的形状发出特定图案的光,应用于手术机器人或手术过程中自动杀菌装置。

该文章以题为“240 nm AlGaN-based deep ultraviolet micro-LEDs: size effect versus edge effect”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Semiconductor上。  作者简介   

image.png

第一作者

吕顺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目前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电与电子工程专业。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三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MOCVD外延及深紫外micro-LED。

image.png

通讯作者

孙晓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三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相关物理机理、材料及光电子器件。

image.png

通讯作者

黎大兵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并于2008年以博士后及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三重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三族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相关物理机理、材料及光电子器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6013-1418565.html

上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3-054)——用于空间飞行器的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
下一篇:编辑推荐 | 无均衡和预加重的70 Gbps PAM-4调制850 nm氧化限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收藏 IP: 223.7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