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郭子斯先生的大名是在做学生的时候。九十年代初我翻译过一篇文章(见《核物理动态》[1997年起改名为《原子核物理评论》],1991年第8卷第4期第17页),是英国专家 J. P. Elliott 的一个总结讲话,这篇讲话发表在一个会议文集《核结构与壳模型》(1988年意大利的国际春季核物理专题讲习班)。郭子斯是国际著名的壳模型理论专家,Elliott 的讲话里面有一个小节专门谈1984年大规模壳模型计算,说“我所见到的最令人信服的、其他人也该以此为榜样的计算是Brown 和 Wildenthal 的 sd 壳的研究。” 这里Brown 的工作是Gerry Brown与郭子斯合作的结果;引文也是郭子斯先生与Gerry 合作的论文,那些系列文章的一个重要产品就是那时风靡于核结构理论研究的Kuo(郭子斯)- Brown 相互作用。不过那时国内的学术交流很少,所以郭子斯先生对我而言只是一个遥远的符号,我没有机会接触他。
大约在1998年(或1999年)夏天,郭子斯老师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彼时我在那里做博士后(STA Fellow), 因此得以见到郭老师。他是一位十分阳光的大帅哥、一位充满善意的老师,任何人见了他都会喜欢他。我的英文不好、又不懂日语,所以在日本碰见中国同胞总是话比较多, 那次访问时他也是一个人、没有家属作陪,所以下班之后各种聊天机会就比较多。
我和郭老师一个有趣的谈话是关于他和日本人之间在周末的网球比赛。郭老师在日本是客人,当地日本人约朋友和郭老师周末一起玩。我不会打网球,所以对于这种私下的业余比赛没有什么兴趣。等到周一的时候再问他这件事,郭老师说:”要是一对一来打比赛,我肯定能赢山路(山路修平老师是当地的地主,比郭老师年轻大约八、九岁,是山路老师张罗的网球赛)。可是我们一直是双打;他找了一个很能打的年轻人,我的搭档不太行,所以没赢。” 我哈哈大笑,觉得郭老师和山路老师两个人的心态都很有趣。
关于工作方面的事情,郭老师一次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成了我的口头禅。在2000年3月份初,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召开壳模型-2000 会议。郭老师是国际壳模型专家,属于邀请报告。我记得他的报告十分帅气、潇洒自如。在会议期间,他大着嗓门跟我说:做理论就是编故事,先把自己骗得相信了再去骗别人,就看谁编的故事圆。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认同这一点,而我大体上是认同的;我们都是在智力可及的范围内、在实验数据允许和理论预期内讲一个合理的故事。不过在科学图像和本质上,无论他或她多么聪明,每个人都是很容易被误导的;初看初想,图像、解释与数据都很符合,其实很多时候也还是很表面的。我也是后来在学习和研究随机相互作用的原子核结构理论时经历了许许多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现象与故事之后,逐步认同郭老师的正理歪说。
2000年之后,我多次在会议上见到郭老师,有一次在外地开会还和他合影留念。因为各种事情,近20年来我与郭老师一直保持联系(平均每年收到他的邮件7-8封)。因为郭老师是壳模型专家,我们偶有问题向他请教。十分遗憾的是,我虽然做的工作与传统壳模型理论直接相关,我一直没有机会直接和他合作。前几年程奕源和郭老师开始合作,我很荣幸地成为间接的合作者。前文(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4169-1406686.html)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程奕源撰写关于纪念郭子斯先生的文章,奕源对郭老师在科研工作和教书育人方面有很生动的描述。
最近一两年以来,郭老师确实身体不太好,他偶尔也会说起来。今年来自他的邮件明显很少,只有一封;我最后一次收到他的邮件是在3月份。实际上最近关于某个事情我一直想着写信给他,所以他去世的噩耗就如同晴天霹雳一样。他的去世令我十分伤感,深觉世事无常。
郭子斯老师是很好的人、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一位好老师。我过去内心一直仰慕他,现在十分怀念他。他是我的好榜样,我希望自己也像他那样成为一位充满阳光和雨露的学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玉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4169-140668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