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地震前的地理现象

已有 2098 次阅读 2019-5-9 12:04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勘探进展|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自古代以来人们对地震预测的研究不曾停止,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可以观测地震的“地动仪”。但事实上,预测地震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根据以前该地发生地震次数和频率进行预测,还有一种就是根据地震前发生的一些现象进行预测。前一种为统计预测,后一种则是我们要说的地震前的地理现象。

其实关于地震前兆的研究,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了相关记录,例如《银川县志》里记载了17世纪华北甘肃和宁夏一带地震活跃期间,当地百姓总结的一些现象。例如宁夏地震大多发生于春秋两个季节,如果井水突然变浑浊,大量的狗聚集并且狂吠,则可能有地震发生,亦或如果秋天一直下雨,那冬天肯定会有地震。虽然这些是人们主观总结的规律,但说明人们早已对地震关注和研究了。

而现在地震学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总结,对地震前发生的现象总结出11类观测手段,展现了地震前兆的多样性。比较常见的异常有井水突然涨落,变颜色变味道,翻花冒泡,和《银川县志》里内容如出一辙。

对于地质来说,在地震前,岩石可能会断裂,可能会有泥石流现象;地形和地下水也会有突变,而且,天气环境可能会有变化,会出现地光等现象。而动物异常则是地震前兆的普遍现象,由于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还有它们敏感程度的差异,所反映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冬天时候,会有数百条蛇终止冬眠,集体“出洞”;有成千上万只的青蛙,会逃离到地震中心数百米的地方。而上面的例子在唐山地震,龙陵地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些现象很难被地震中心监测到,但是更容易被普通群众发现。

这些发生的异象虽然都可能是地震发生前的一些预测现象,但均缺少一定的科学性,所以就目前来看,现在的地震预警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与财产损失。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周炜豪    [责任编辑: 李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26-1178026.html

上一篇:【新华社】水力压裂可能诱发遥远地区地震活动
下一篇:地震的震级是怎样判定的
收藏 IP: 27.17.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