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者伍赛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aite

博文

距离2024年计算机软考高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开考还有一周,大胆进行一下预测

已有 971 次阅读 2024-5-17 23:32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距离2024年计算机软考高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开考还有一周,大胆进行一下预测

伍赛特

由于本次考试规则进行了调整,将案例部分并到和综合选择题部分一起考,使得案例时间更为充裕,当然案例单科的通过率必然也会进一步提升。但是软考办一定会卡高项通过率,那怎么办呢?那肯定就会通过论文进一步刁难广大考生呀!由于有了机考改革,此次高项论文极有可能会出现壁上次绩效域更偏的题目,到时候就看广大考生们的综合实力(准备充分程度、临考应变能力,以及运气等因素)谁更强了。

与具有明确答案的综合和具有相对明确答案的案例不同,论文部分没有明确答案,每个考生都写得不完全一样,但是肯定会有一定的评分细则。总体而言,综合和案例这两部分只是一般的评价性考试,题目做对分数就到手了。但论文单科可被视为一门选拔性考试,不但要尽量写得切合评分细则,还要满足一定的比例要求,如果要想通过,和身边的10个考生相比,至少要比他们中的89个写得更好才行。

不仅如此,自己写得好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阅卷人给考生评的分。根据可靠情报,阅卷团队来自高校[1-3]。但是真是那些教授们亲自下场帮考生们改卷吗?必然不会,毕竟考卷也有那么多份,人少卷多,教授们都不够分的。此时此刻,稍有常识的朋友们肯定都会看出,肯定是让一些在校的研究生们来改,最后让教授们把一下关。虽然看得出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卷多手杂,一名考生的命运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被决定了。而阅卷人自身的水平如何呢?毕竟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可能他们并不像广大考生一样,认真研读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也不曾认真准备过论文,甚至他们可能连绩效域的绩效要点也不一定背得全。

再拿笔者自己来说,笔者也曾通过高项考试,当时还是二战。但真要说水平的话,笔者自己再不济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高级会员[4],总体水平或多或少应该比大部分在校学生好一点。但也没办法,靠着平台赋予的职位权力,阅卷人们相对考生有着绝对的权限压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忿忿不平也只能忍气吞声。

可能多年前的考生们都不会意料到,如今的高项考试会有这样的难度。对于早期通过的考生们而言,吃到时代红利固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对于今日的考生而言,那就只能慢慢和其他应考大军一起卷中卷了。时也,命也!

参考文献

[1]希赛网.教授、博导参与阅卷?官方公布软考阅卷团队[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673208340275004&wfr=spider&for=pc

[2]信管网.软考阅卷公平吗?揭秘幕后团队![EB/OL].https://www.cnitpm.com/pm1/1571825cip2c67do.html

[3].川杨学堂.揭秘软考阅卷![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DY5OTgwMw==&mid=2247660197&idx=1&sn=db3fa8139f11ce4b32bcaf6062a41780&chksm=cf7d0251f80a8b47a096a15019ed54bdfed57a950bdde651f34569faf1602877d4663ca9103d&scene=27

[4]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EB/OL].https://www.ccf.org.cn/Membership/Individual_member/Honor/2019-11-08/671455.s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151-1434571.html

上一篇:九三学社入社三周年纪念日
下一篇:伍赛特工程师获评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
收藏 IP: 114.92.211.*| 热度|

3 郑永军 刘进平 孙颉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