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成早起习惯,赢得人生掌控感
“不辜负每一天的阳光,不错过每一次的成长。” 每次读到这句话,我都会想起早起时窗外的晨光:没有喧嚣的街道、未被打扰的书桌,连风都带着温柔的期待。或许有同学会问,早起不就是少睡会儿吗?怎么会和“人生掌控感”扯上关系?但其实,当我们开始主动调整作息,拒绝被惰性牵着走时,就是在悄悄握紧人生的“方向盘”——早起,正是这场“掌控之旅”的起点。
首先,早起能让我们在“思考中锚定方向”,看清自己想要什么。常听老师说,人与人的差距,往往藏在别人看不见的细节里。那些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的人,不是天生比我们幸运,而是当我们还在被窝里犹豫“再睡五分钟”时,他们已经借着晨光规划当天的目标:可能是攻克一道难题,可能是练习一项技能,也可能只是整理好书包、提前到达教室。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背后藏着对时间的敬畏,更藏着对人生的清醒认知——他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以愿意用早起的时光铺路。
或许有同学觉得,睡懒觉带来的满足感很真实,但大家不妨试试:早起后坐在书桌前,读一段喜欢的文字,或者把当天要做的事列成清单。那种“我能安排好自己时间”的踏实感,那种“我在为未来积累” 的笃定感,比短暂的睡眠满足更有力量。早起从不是为了“多做事”,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的目标,不被日常的忙碌打乱节奏。
其次,早起能让我们在“稳定中积蓄力量”,从容应对人生的挑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匆忙起床,来不及吃早餐,一路小跑赶到学校,整节课都在犯困;或者因为没提前准备,遇到突发情况时手忙脚乱。但当我们早起后,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有时间慢慢吃一顿热乎的早餐,有时间提前梳理当天的学习任务,甚至有时间和同学笑着打招呼。这种“不慌不忙”状态,会让我们更有底气:遇到难题时,能沉下心思考;面对压力时,能稳住情绪调整。
就像上周我因为作业没写完焦虑到失眠,后来我试着提前半小时起床:清晨的安静里,我不仅高效完成了作业,还额外背了10个单词。那天上课我特别专注,连老师都夸我状态好。原来,当我们用早起稳住日常时,就是在为人生的“风雨”储备能量——那些在晨光中积累的从容,终会变成我们面对挑战时的勇气。
最后,想和大家说:早起这件事,没有 “做不到”,只有“要不要开始”。可能有同学会说,我试过早起,但坚持两天就放弃了;也可能有人觉得,我的生物钟就是“夜猫子型”,根本不适合早起。其实,掌控人生从不是“一刀切”的强迫,而是“循序渐进”的调整。比如今天比平时早起10分钟,适应后再提前10分钟;比如给自己找个“早起的小奖励”:可以是一杯热牛奶,一本想看的漫画,或者和好朋友约定一起晨读。当早起变成一件“有期待”的事,坚持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早起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谁起得更早”,而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比——比昨天更主动一点,比昨天更自律一点。当我们能坚持每天早起时就会慢慢发现:原来我可以克服惰性,原来我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原来我有能力为想要的人生付出努力。这些认知,会悄悄变成我们的“底气”,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更勇敢、更坚定。
同学们,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始终朝着目标前进。早起或许不能立刻让我们“变优秀”,但它会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慢慢学会掌控时间、掌控情绪、掌控自己的人生。就像那句我们常说的话:“不辜负每一天的阳光,不错过每一次的成长。”愿我们都能从早起开始,把每一个清晨都变成向理想靠近的阶梯,终有一天,能笑着说:“我的人生,由我掌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石晓燕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1397-150572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