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首选的七项基本原则
我们在养生保健方面应在吃保健品和药品之前首选以下方法:
1、保证足够睡眠:成年人每天要睡够8小时,学龄以上的未成年人要睡够9小时,这是保健的基本条件。
2、选择保健食品:这也是保健基本条件,应选择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应搭配摄入多种优质食用油,不吃反脂肪食物,选吃当地当季的新鲜果蔬,每日摄入少量坚果,并且要在饮食中加强少盐少糖的控制,等。
3、适度有氧运动:在空气好的地方一边作深呼吸,一边作适合自己的运动。适合自己是指运动强度合适与运动时间适当,也就是自己感觉很舒畅,不太累为合适。长时间伏案工作繁重无法抽出一两个小时整段时间锻炼的人,可以在坐着工作每隔一两个小时就站起身原地跑跳或下蹲并摇动头颈和摆动腿部至少5分钟!即使是能够每日坚持长段时间锻炼的伏案工作人员也应该加上这种工间操式的短时间锻炼,否则也会使每日的长时间锻炼效果打折扣。
4、充分饮用好水:每天要分多次共喝够2.5升无污染的(经过滤器过滤的或大品牌矿泉水)温开水,以保障血液稀释化和流通性,防病治病。
5、热敷疼痛部位:“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而加热是一种疏通血脉、治疗气滞血瘀的物理方法。具体做法是用热水加热毛巾后拧干或将热水袋加热,控制在45℃左右(或以皮肤感到很热但不感到烫为好),敷在疼痛部位,一般情况下可明显缓解因长时间坐着工作不活动而引起的疼痛。
6、按摩困乏部位:坐得时间太长了不运动,就有可能腿部或颈部等身体部位先是感觉困乏,重则感觉疼痛。当处于困乏时,可以适度按摩、敲打、活动(摇头晃颈扭腰摆腿)这些相应的部位,即可缓解或消除困乏。
7、晒太阳防辐射:每日必须晒太阳10分钟以上,以防骨质疏松,但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间段,以防有害强辐射。
以上养生保健方法比起吃保健品和药品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故称养生保健七项基本原则,应首选。当然,病重时就须遵医嘱吃药了。
附言
一、防病治病小经验
1、因水或汗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脸上起几个细菌感染类的小红包,可以用皂液洗净擦干后,用氯霉素眼药水涂抹,任其自然干,几天多次施用之后就好了。
2、皮肤遭轻微创伤(如摔倒在地后皮肤有轻微出血性磨损等),可以先用水洗净周边皮肤,然后用含碘伏的药棉球擦洗涂抹伤口并持续至少3分钟,然后用酒精涂抹伤口,再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或奥硝唑)粉末(胶囊中的粉末或将片剂压碎成粉末)涂抹在酒精上,至粉状覆盖,用医用纱布盖住创伤面,加胶带固定,也可以不包扎,最好是不要密封包扎,以免厌氧菌繁殖,反而不易愈合。要注意防水,几天后即可痊愈。如果是糖尿病人,可以在涂抹酒精时再加上几滴胰岛素注射液。如果创伤面是在无法避免沾水的皮肤如脸部或手部,可以在每次沾水后,都重复以上擦洗、上药等操作,即可。
3、对于呈现反复感染,吃什么抗生素药都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可以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这种药可以抗耐药菌。对于呼吸道反复感染等病症,还可以在服用此抗生素西药的同时或服西药基本稳定后,加服或改服含金银花和板蓝根(或大青叶)的中成药一段时期,以巩固服用西药的疗效。
4、对于EB病毒感染,可以服用“新癀片”。对于EB病毒,只有在大城市医院才具备检测条件,一般中小城市的医院都没有检测设备。其主要明显症状是持续高烧不退。这种病毒感染通常来自多年不清洗的空调风。
5、防治痛风,可以适量服用小苏打片,即碳酸氢钠片。
6、防治血栓,我一向拒绝服用既有活血又有止血(即凝血)作用的药。
……
我的经验还得到一些医疗方案优选规则:宁可用物理疗法(原地下蹲、疾走、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体育运动、弹琴、跳舞、按摩、热敷、泡脚等等),不用化学疗法!宁可食疗,不用药疗!宁可外用药,不用内服药!众所周知的还有:宁吃药不打针,宁打针不输液!
【提醒读者:千万注意,人与人的体质与病情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此处的本人经验,你不能照搬去用药,我言仅供参考,具体患者情况能不能如此用药,须经医院诊断,须问医生,仅遵医嘱。】
二、自主医疗的好消息
2018年9月17日,“智慧自主医疗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启动会暨医疗大数据相关课题发布会”曾在清华大学举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上网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996756476371523&wfr=spider&for=pc
此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与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此中心将开展智慧自主医疗系统、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研究,包括医疗大数据智能应用、智能临床管理、智能真实世界疗效评价、智能辅助诊疗、智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智能医保建模与决策支持等,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智能应用。研究中心已计划在重症科研、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3大领域开展重要研究。医渡云首席执行官孙喆表示,目前医渡云与国内700多家医疗机构、100多所大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为众多医院处理与融合涉及30多项专科病、3亿多名患者、12亿人次的医学数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崔锦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9947-118770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