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
【AMM综述】淫羊藿素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的综述
2025-2-26 15:03
阅读:797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张倩副教授与王继刚教授团队于国际期刊Acta Materia Medica上发表了题为 “Antineoplastic effects of icariti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的综述性论文。该论文全面且深入地梳理了淫羊藿素(ICA)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淫羊藿素(Icaritin),作为从传统中药材淫羊藿中成功提取的小分子化合物,彰显出了独特且强劲的生物学活性。值得关注的是,以淫羊藿素为核心成分的淫羊藿素软胶囊已获批成为 1.2 类中药创新药物,专门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这一突破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希望。晚期肝细胞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以往的治疗手段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淫羊藿素软胶囊的出现,不仅填补了治疗空白,更在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发进程中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大量的基础研究与严谨的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淫羊藿素针对肝细胞癌具备多种精准且有效的作用机制。它能够巧妙地调节肿瘤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从源头上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与此同时,淫羊藿素还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力地遏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随着科研人员对淫羊藿素研究的逐步深入,淫羊藿素不仅将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将在其他肿瘤的联合治疗领域崭露头角。

本综述论文中,作者系统地回顾了 ICA 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从细胞信号传导与分子生物学的前沿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 ICA 作为肿瘤治疗潜在靶点的作用机制。研究推测,ICA 极有可能通过与肿瘤细胞内特定的受体或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精准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此外,论文还对 ICA 的抗肿瘤分子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阐述。在细胞凋亡方面,ICA 能够精确调控相关凋亡信号通路,促使肿瘤细胞按照既定程序走向死亡;在细胞自噬调控上,ICA 可以调节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肿瘤细胞内物质的代谢循环与平衡。同时,论文还涵盖了 ICA 在细胞坏死、细胞衰老、肿瘤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以及免疫调节等多个关键方面的作用机制。

本综述旨在通过对这些机制的全面解析,为科学预测 ICA 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进一步优化基于 ICA 的联合治疗策略,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图1. 淫羊藿素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图

通讯作者介绍

张倩 副教授

图片

张倩,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副教授,硕士导师,南方医科大学高层次引入优秀青年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南方医科大学-青年学者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Cell Chemical Biology, Chemical Science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MedCommActa Materia Medica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篇。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引用本文:Luo P, Zhang H, Cheng GQ et al. Antineoplastic effects of icariti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Acta Materia Medica. 2025. Vol. 4(2):186-199. DOI: 10.15212/AMM-2024-0035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AMM-2024-003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国际科学编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7491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