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志龙
告别量子力学讲台后的遗憾(范洪义作)
2021-5-7 22:11
阅读:2787

告别量子力学讲台后的遗憾

范洪义

    1982年,我在取得中国首批物理博士学位后不久就为1979年级学生上量子力学,发现此门课的数学基础薄弱,骨架都没支撑好,在量子的薛定谔方程落实到坐标表象以后,就基本上用经典数理方程和特殊函数了。因费尔德在回忆与爱因斯坦的交往情景中也提到爱翁对量子力学的数学现状不满意。

    而实际上,量子力学内容对于纯算符运算(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就是以算符的面貌出现)不应偏废,因为量子力学处理不可对易力学量的数学,尽管后来李代数的出现为研究物理对称、规范理论帮了一些忙,但还是没有充分挖掘量子力学本身算符的潜力。要发展一门数学,首先要采用好的符号,它的使用可以大量节约人的脑力和运算时间,幸好有狄拉克发明了符号法。但是直到狄氏去世,他的发展狄拉克符号的愿望并未得以实现。我笨鸟先飞,侥幸地发明了独启户牅的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直接处理有根本重要意义的算符,而不需要事先将它们找个表象化为经典函数来处理,从而提出并解决了不少新课题和遗留难题。我和同事们发表了上千篇SCI论文,引用超过万次。甚至我把特殊函数也算符化,得到广义二项式和负数二项式定理等。

    如今我告别量子力学讲台,身体已经是风中残烛,但发明的理论却风姿犹持,可谓永垂不朽。每每看到我国名牌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用的教材还是“Sakurai"的Modern Quantum Mechanics,不免叹息。 事实上,此书中介绍的数理基础内容比起我的理论来已经落后很多,甚至可以说,国外所有量子光学的教科书也因为没用我的理论而落伍。

    也许有人以为我在说大话,是夜郎自大。其实不然,当年彭桓武先生和于敏先生等都有感于我的工作的独创性而请我去给他们介绍我的理论。我写的专著也近20部,可谓自成系列。

    写上这些文字,是为了忘却遗憾前的一声叹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万志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5349-12854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