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刚
八卦岭张氏黄屯三房
2025-5-8 15:55
阅读:289

    七世祖维斌公,诞于康熙五十六年仲春廿四子时,以太学生之身,饱读经史,隐德于乡。寒夜青灯,潜心问学;里邻纷争,秉公调解。以诗书传家,以礼仪立世,文风自此昌盛,德行世代流芳。

b9e564b55571e6f609f91c46443f33a.png

ff958ecd9fd73f450082b7d19caf9d1.png

    

ff958ecd9fd73f450082b7d19caf9d1.png

0fd64c086b675d99d6222d036c9e4e0.png

    八世祖光琮公,乾隆五年冬月初三戌时降世,承国学生之资,精研典籍,胸怀天下。庠序之中,广结贤才;乡闾之间,乐善好施。其学识如渊,为后学之楷模;其仁义若山,使宗族而兴隆。

48627497a1a8b8978f7aa75b70733bf6.jpg

      (赀选” 读音为 zī xuǎn ,“赀 通“资”。)

  •        起源及本义:本指西汉时,除有市籍的商人外 ,向政府缴纳一定资财,就可到京师长安等候政府选用为官的制度 。汉初规定家赀十算以上方得担任官职,景帝时减为赀算四可当官,武帝时曾废除 。比如,当时拥有赀产十万钱(汉景帝时改为四万钱 )以上且非商人身份者,交纳一定赀财,能谋得冗散官位或较低吏职 。

  •      后世演变:后来,“赀选” 泛指出钱捐官 。在不同朝代具体形式和规定有变化 。如东汉末年公开标价卖官 ;明代赀选始于景泰初年 ,像捐草一定数量可获选用为官,生员纳粟可成为国子生 ;清朝时捐纳(赀选 )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是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政府对捐纳统一管理,包括统一捐项(如军需、河工、赈灾等特定事项可捐 )、主管(户部捐纳局 )、入库(交户部国库等 )、政策(规定某些官职不能捐 )、资证(审查捐纳资格 ) ,还明码标价,但存在官多缺少、捐纳泛滥等问题 。

    在乾隆时期,“赀选” 主要是捐纳获得官职等资格,而不是直接买到进士身份 。进士是通过科举考试这一正规途径获得的功名,无法单纯靠钱财 “赀选”。不过,若捐纳者有了一定资格后参加科举成为进士,捐纳费用则因捐纳的不同阶段、层级而有差异 :

  •        前期捐纳基础资格费用:乾隆晚期之前,捐纳不算太滥。但到乾隆晚期,捐纳明码标价。比如基层七品官职,教授(正七品)需 2020 两 ;京县县丞(正七品)2220 两 ;候补教授(正七品)2520 两 等。捐得这些较低官职或虚职后,才有机会进一步通过科举等途径谋求更高发展。

  •        捐纳影响科举资源的间接成本:捐纳泛滥使得官场竞争加剧,原本通过科举正常入仕的名额被挤压,真正想走科举之路成为进士的人,需花费更多精力、钱财用于学习、打点关系等。比如为请名师授课、购置学习资料、疏通考场关系等,这部分花费因人而异,难以明确统一数额。

        乾隆年间,一石米价格 0.8 - 3 两银子不等,取平均数 1.9 两一石 ,清代一石为 153.5 斤,此时一两银子是 800 文钱,一两银子能买约 81 斤粮食。按如今 3 元一斤大米价格算,一两银子约值 243 元 。照此换算,2000 两银子大概相当于 486000 元。

  •      从年收入角度对比:乾隆时长工年收入约 12 两 。若按现在全国人均年收入换算,一两银子约为 4388 元,2000 两银子约 877万 元 。但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发达省份会高于此数,欠发达地区则低于此数,该算法不够精确。

  •      从房价角度估算: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四间瓦房交易价为 70 两银子 。假设一间房面积 20 平方米,四间 80 平方米,每平方米约 1.75 两银子。如今北京房价均价 6 万每平方米,一两银子约 34285.7 元,2000 两银子约 6857万 元 。但古今房地产差异大,土地性质、房屋结构等不同,仅作参考。

  •      从特殊物品购买力看:有说法称乾隆年间皇宫贡米一袋(约 150 斤)卖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 2000 元,2000 两银子就是 400万 元 。但贡米价格受多种特殊因素影响,不能完全代表整体物价水平。

b9941ea9de531e859d65c3d5943e876.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勇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1802-148494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