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题目在我心中放了很长时间,至少好几年了。如果利用网络搜索一下相关内容,我猜测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探讨。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谈谈这个问题,也许能对部分读者起点潜移默化的积极的作用。
首先,喜欢的事与容易的事不一定一样,不喜欢的事与困难的事也不一定一样。为了省事,我这儿把它们混在一起说。我个人的建议是:有时先做前者,有时先做后者。比如,考试或做习题,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先把容易的题做了,最后再去思考难的问题。做科研时,一般也是先考虑特殊的简单的情形,然后再向一般的情形进行推进。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反过来,先做不喜欢的、困难的事更好。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写了一本书《直言教育》,我看了两遍。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9章,标题是“先做不喜欢的事”。作者在这一章的总览处写道:“小时候,我总是先把作业这类让人厌烦的事情做完,这是我的性格。我不是因为喜欢就先做,而是因为讨厌才要先做。目的是要在做完之后获得一段令人愉快的时间,这就是我的学习方式。放学回家后,我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作业做完,然后再到外面去玩或者读自己喜欢的书,所以我也从不制定学习时间表或日程表。”这一段话在我心里产生了共鸣,我的做法跟作者很像:小时候的家庭作业(那时每天的作业很少或没有)和假期作业,我都是积极地去完成,然后再尽情地去玩,在学习上似乎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
如今, 我的电脑桌面上有一个word文件,标题叫“当前需要做的一些事情”,相当于动态备忘录。里面列出了短期和长期(比如一个学期或一年)需要做的事情。但有时会临时接到一个让人不喜欢的任务或填写一个繁琐的申请材料。一般来说,我会优先考虑把这些让人不喜欢的、繁琐的事情做完,然后再按自己原来的计划做别的事情。我相信肯定有人与此相反,对于那些让他(她)不喜欢的、繁琐的事情放到后面,直到快到截止日期了才硬着头皮去完成。借用一句古话“长痛不如短痛”,我觉得还是先做的好,免得那些事情一直在心头骚扰甚至折磨自己。
对于困难的、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事情,有时也许可以想点办法进行分解或转化。记得小时候(也许只有五六岁)跟母亲步行上街去赶集,大约有10里路,走到后面对我来说还是有点累。记得我的一个办法是:看路边的电线杆或一颗大树,心中想到先走到前面的一个电线杆或一颗大树,等走到了,再往前确定一个目标,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街上。
再者,如果不影响做事情的话,我们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事情,这样一来也许就不会感到枯燥和繁琐了。借用一句俗语: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胡泽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0941-149954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