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元
Ginkgo和Jason Kelly——生物医药界的Nvidia和黄仁勋?
2024-5-17 10:16
阅读:510

英伟达(Nvidia)公司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是近年来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企业。而在生物医药领域,Ginkgo Bioworks公司作为合成生物学的领军企业,凭借着火热的合成生物学概念、新颖的商业模式、巨额的融资与不绝于耳的质疑,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Ginkgo的联合创始人兼CEO,Jason Kelly,多次将Ginkgo对标为“生物医药界的Nvidia、英特尔或微软”,而他本人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演讲中提到Nvidia的掌门人黄仁勋[1]时,调侃般地说到“我也在考虑(像黄仁勋那样)穿件黑色皮夹克”,似乎在引导人们将他本人与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袖对标起来。此外,Jason Kelly近期也在生物安全议题上频频发声,提议美国政府打压中资背景的生物技术企业,堪称生物医药领域美中竞争的急先锋。下面本文来介绍Ginkgo Bioworks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Jason Kelly近期的一些言行。

Ginkgo的光鲜与困境

Ginkgo有着完美的创始人背景。成立于2009年,5位联合创始人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其中1981年出生的Kelly的本科和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均毕业于MIT。2014年,Ginkgo加入了著名风险投资机构Y Combinator(YC)的孵化营,成为了YC投资过的第一家生物类公司[2],并自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伴随着各路风投机构的持续支持,以及COVID-19检测带来的巨大业务量,Ginkgo在2021年在纽约交易所完成了上市,当日的市值近200亿美元,股票代码是DNA[3]

那么,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故事在支撑着Ginkgo的发展呢?总的来说,Ginkgo眼中的自己是一个具有尖端柔性自动化技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共享平台。他们希望利用自己的技术服务(比如用于发酵的菌株改良)来和大企业或初创公司合作,开发新的药物、材料或食品,通过专利费或股份的形式获得收入

$SRNG - Ginkgo Bioworks, The Company That Can Grow Anything | Interview, Jason Kelly, CEO Co ...

光鲜之下,Ginkgo也面临着经营的困境。Ginkgo的股价在上市6个月后就跌去超60%,现如今更是跌去了90%,总市值约18亿美元,每股低于1美元。Ginkgo也不得不宣布将采取措施减少亏损,包括减少25%的人员开支和整合运营场地等。股价暴跌的原因是营收不达预期、亏损严重、核心业务的比值低等等。此外,Ginkgo还被诟病并不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尽管顶着合成生物学等尖端科技的帽子,但其实本质上更像是“承包商”、“代工厂”,或者是用研发服务来替代资金的风投机构

Ginkgo的困境也反映了合成生物学整个行业的困境——难有带来利润的产品。合成生物学行业的另外两家(曾经的)领军企业、美股上市公司Amyris和Zymergen常被拿来与Ginkgo相比较,然而,因为各自产品(青蒿素、生物燃料、美容产品、用于可折叠触摸屏的原料)无法带来足够的回报,Amyris在2023年宣告破产,Zymergen则在2022年宣告产品失败后被Ginkgo收编。另外一家Ginkgo的紧密合作者、同样脱胎于MIT的生物制药公司Synlogic,在今年2月宣告停止运营,原因是他们开发的基因工程改造的活菌药物在三期临床试验中遭遇了失败[4]。在合成生物学投融资的热潮降温之际,这些企业的兴衰为我们诉说着商业的残酷性与“产品才是硬道理”的良训。

鼓吹打压中资生物医药企业

近年来,美国不断地鼓吹对中国的“全面对抗”和“战略竞争”,包括华为和TikTok在内的多家中资科技企业在美国遭遇了严重的打压,生物医药领域也没有幸免。2024年1月25日,美国众议院议员迈克·加拉格尔(他同时也是针对TikTok制裁的主要发起人)提交了《生物安全法案》草案,要求政府限制美国实体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代表性的企业是药明康德和华大基因)开展业务,并在2032年之前“脱钩”。这些议员们的指控包括华大基因向中国政府提供美国人的基因数据,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基因强化的军人[5]

Ginkgo和Jason Kelly则都是这项法案的积极倡导者;由于存在着显著的业务重叠和竞争关系,若法案通过,Ginkgo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Jason Kelly在今年3月份国会作证时大谈“生物安全”和“国家安全”,称让中国企业参与生物危害(比如病毒、致病菌等)的检测是“不可信的”且“可能有损美国和全球生物安全”[6]。药明康德和华大基因均发布了声明强烈反对这项法案的失实指控。现如今这项法案仍然在美国立法者的积极讨论与推进中。

image.png

总结

Ginkgo Bioworks公司的发展正是体现生物技术初创企业艰辛不易的鲜活案例,而他们对中国竞争对手的无端指控也是美国人傲慢霸道的一个缩影。看完上文,标题的问题应该就不难回答:Ginkgo无法与Nvidia比拟,后者是一家有着真正的尖端科技、拥抱全球合作、无惧全球竞争的科技企业。

 

注:

1. Nvidia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几乎总是穿他标志性的黑色皮夹克。Jason Kelly的演讲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FmFM7Zdsw&t=520s&ab_channel=GinkgoBioworks

2. 当时的YC的总裁是Sam Altman,就是后来成立了OpenAI、开发了ChatGPT的那位。

3. 这个股票代码之前属于Genentech1976Genentech的成立被认为是生物技术产业的起点,而它在2009年被罗氏制药收购并私有化了。

4. 本博客202112月的博文中亦提及了AmyrisSynlogic

5. 议员毫无根据但信誓旦旦的造谣,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ggybflwtM&ab_channel=TheSelectCommitteeontheCCP

6. Kelly原话是许多国家——包括美国认为是合作伙伴的国家——依赖中国公司进行基本的生物监测和检测。其中一家公司是中国基因组巨头BGI。所有迹象表明他们正在免费提供设备和服务,而太多国家已接受,这可能有利于中国,但似乎也对这些国家和全球生物安全造成了损害。生物风险对于美国或世界来说太重要了,不能依赖不可信任的合作伙伴来进行检测。见https://www.bizjournals.com/boston/news/2024/03/07/ginkgo-bioworks-biosecurity-hearing-jason-kelly.html

写在后面:感谢某合成生物学企业的小丘同学、“循因辑药”微信公众号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讯和观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嘉元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0900-143446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