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揭开意识的神秘面纱:在“自我感”中涌现“自我”

已有 3782 次阅读 2012-4-17 13:37 |个人分类:栏目:书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意识, 领域, 现代人, 神秘园, 一席话

文/张 静
      “没有有意识的、富有创造性的现代人的文化进化所带来的一线光明、一点意义,地球将限于无尽的黑暗里。”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埃克尔斯的一席话形象地概括了意识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尽管意识被科学界视为“禁地”已成过去,20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研究的蓬勃发展更使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趋之若鹜。然而,与我们生存最为密切相关的意识至今却依旧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呈现于众人面前。意识似乎始终是离我们最近却又最难亲近的领域。《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一书从意识观的论证着手,为我们绘制了一张探究意识神秘园的地图。
      面对意识这一浩瀚的未知,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很多意识的定义更多的是从关于其本性的某个理论开始的,而不是从意识本身的现象学开始的。这就好比是把马车至于马之前”(Velmans,2009)。《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一书从意识现象的本性与结构出发,从现象学开始描述意识、无意识、觉知、自觉知、意识结构等内容,论证了意识的本性是觉知及其自觉知,展示了意识之“我”(主体)-觉知-X(客体意向)的结构,从而逐渐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全局的理论。其次,基于“大脑是心理运作的一个直接身体条件这一事实,现在已经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认可”(W. James)这一现状,讨论意识,自我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自我的存在毋庸置疑,但自我的存在方式却令人困惑。通过对生命的组织和过程的考察,作者指出生命的同一性是一个变异的组织的不变性,要理解与将被理解的世界中最难理解的人相关联的复杂心智现象,我们必须坚持一个演化的生命-心智连续性的立场来看待自我在生命中的出现,从而进一步理解赋予生命以自我感的意识的发生机制。
      当前,我们对于意识的研究进展主要源于个体对意识生活的直接体验或内省见证的体验视角,源于对他人、自我外显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的行为视角,源于通过如正电子断层扫描术(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神经科学的新技术对于人脑工作过程的研究的脑视角。然而,达马西奥认为,我们还必须把意识放在生命演化的视角中加以考察。达马西奥在《笛卡尔的错误:情绪、理性和人脑》、《感受发生的一切:在意识产生重的身体和情绪》、《寻找斯宾诺莎:快乐、悲伤和感受的大脑》、《自我赋予心智:建构有意识的大脑》4部著作中,提供了理解意识的本性、结构、演化-发展、机制的整合框架。他将意识视为生命应对客体刺激而进行自身调节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意识本质上是生命机体在演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奇妙的、高级的生命调节方式。所以,要了解意识的调节方式,就不可避免地要了解意识所在的生命调节的整个连续谱。意识源于整合的有机体中,并为这一整合的有机体而存在。《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论述了大脑是如何在引发对一个客体的心理模式的同时,还在认知活动中产生一种自我感(Damasio,1999)。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意识的研究,逐步从哲学思辨的探讨步入了科学论证的殿堂。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在谈到“人的科学”特征时,提到该研究应有的态度:① 人是一个复杂多义的现象,对人的研究不能单纯依靠一门人文科学,更不能完全依靠自然科学来完成,它必须是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但它也不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拼凑,而应该建立起关于人及其存在的整体理解;② 人的科学不应仅仅局限于第三人称的实验、数量化和测量的方法;③ 人的科学不应仅停滞于了解人的构成、结构、功能和机制,同时也要关注人的存在感、价值和意义。阅读本书,既能看到对于科学方法和科学世界观的描述、分析与重视,也能看到对于科学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在说明意识现象时所遭遇困境根源的思考及其出路的探究。意识问题之所以成为“难问题”,主要在于其在科学层面的不可验证性。尽管当前可以肯定意识是脑的产物,然而自我经验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自我是如何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即自我感觉是如何产生的)依旧是科学实验难以验证的。如果只在科学物质论的范畴内徘徊,可能永远无法回答诸如“数以亿记的小小的脑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活动究竟是如何引起我们私人的、主观的体验”之类的问题。跨学科的研究是意识研究突破的不可避免的将来,然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或许如本书提出的:“修改作为近代科学世界观基础的科学物质论的形而上学体系:每个事物都有独属于它的第一人称的经历。”在两面一元论的自然观中,不存在客观引起主观,也不存在脑引起体验的问题,这两个面向不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此也不存在因果作用。它们之间确切而言是一种相应关系或相关关系,因为在存在论上,它们不过是一体的两个面、两个视角——当你处在第三人称的观察视角时,你看到的是脑;而当你处在第一人称的体验时,你就是意识。
      意识被喻为科学探索的最后的边界之一,本书通过重构“两面一元论”的自然观来应对意识的“难问题”。理解生命本性是充分理解意识的基础,因为正是由于觉知能力的发展,生命自我才赢得了自我感。虽然彻底揭开意识神秘面纱的旅途尚其路漫漫,然而正如达马西奥所言:“还有什么比知道如何知道更困难的事情呢?正因为我们有意识,才使我们能够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对意识提出疑问,还有什么比认识到这一点更让人惊异和迷乱的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560342.html

上一篇:三峡水库消落带周期性蓄水的土壤磁性响应
下一篇:为什么我们的实验室没有固定编制的实验员?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