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饶毅落选,院士增选惹争议

已有 4063 次阅读 2011-9-19 14:43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事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科学院, 北京大学, 发表论文, 人民网, 声明

李娜
 
      每年都有科学家参选院士落选,但从没有一个人的落选引发过如此巨大的舆论关注。2011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知名教授饶毅出局。当天上午,饶毅在个人实名博客上发表声明称今后再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该声明短短半天内点击率逼近2万。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一个个体经历迅速演变为一场社会热点话题的大讨论。在讨论中,记者发现,饶毅的科研水平并未受到质疑,但是人们对饶毅落选的原因却有多种解读,并波及院士制度。
科研水平受知名同行肯定
      关于饶毅落选的众多讨论中,几乎没有人质疑饶毅的学术水平。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与饶毅相交多年,他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高度评价了饶毅的学术水平。“饶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其学术水平不仅远在同领域的第二轮候选人之上,也高于部分院士。”据介绍,饶毅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分别在《科学》、《自然》、《细胞》这三大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对神经发育分子机制研究上做出了突破性贡献,获得同行的高度评价。2007年全职回国后,饶毅把研究方向从神经发育分子机制转到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分析。“他开创的这个研究领域,试图从分子和神经通路的机制上,解释包括同性恋、暴力倾向、母子关系等在内的社会行为。无论从科学研究还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经过几年的探索,饶毅已经成功转型。据王晓东介绍,除了2007年、2008年分别在《发育生物学》和《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今年上半年饶毅还在《自然》和《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经常被与饶毅相提并论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也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他个人认为饶毅的学术水平非常高,全职归国前已是美国西北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而且,1995年饶毅就开始回国参与国内学术建设,特别是对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和后来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建立出了不少力。他认为,饶毅从来都不是高产型的科学家,但他的每篇学术论文分量都很重。
      除了两位重量级科学家的肯定之外,其他人也基本认可饶毅的学术水平。一位资深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优秀科学家落选有时候是“撞车”造成的,“并不是说学术成就不够”。
落选原因多种解读
      对于自己的落选,饶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我解读为,这次落选,不可能是学术上的原因,特别是生命科学界,都知道问题在哪里。可能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回国之后一直敢于直言,批评了国内科技界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因素。“首当其冲,是一些人对我们这一群人回来感到不安、不自在。”
      王晓东教授也言辞犀利地指出“在这次中科院院士增选中,生命科学领域应该当选的饶毅在第一轮就被刷掉,暴露出院士评选的标准不清、投票院士是非不明。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不能正本清源,长此以往,不仅将使国内的年轻科研人员迷失方向、想回国效力的海外科学家望而却步,也会使院士这个团体丧失社会公信力。”
      一些院士们也参与了讨论,上文中提及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的“撞车”论指出,“如果在评审时同一个学科上有两个候选人,可能两人的得票就相差一两票,但因为名额所限,也会导致其中一人落选。”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则认为,回国时间不长,对中国的贡献不突出可能是导致饶毅落选的原因,因为院士的评选标准之一是看对国家的贡献。
      此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员在个人实名博客上发表观点称,饶毅落选是由于参选策略失误导致的。他认为,施一公、饶毅不应同年参选,他们尽管分属不同大学,但两人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相当,由于名额紧张等多种原因,同时当选胜算不大。如果两人协商一下,错开年度参加评选,避免冲突,可能会出现圆满结局。
      中国科学院方面自饶毅落选事件以来,一直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是制度还是文化的问题?
      饶毅落选事件引发大讨论,让年度院士增选面临尴尬,有观点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院士制度。《人民日报》8月18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公众的质疑远远超出了饶毅落选本身,人们更关注的或许是何时可在制度透明、规则明确的环境里轻松地生活”。
      《中国新闻周刊》8月30日的报道则更明确地指出,中国院士制度公平缺失,荣誉与权力紧密挂钩。在该报道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扬宗认为,由于历史基础不好,现在的院士制度会导致一种结果,不但一些能力不高者获选院士,他们反过来会排斥优秀者、海外归国者。“饶毅被排斥,或为典型”。所谓“历史基础不好”是指,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制度从一开始建立就被纳入行政体制轨道,其独立的学术地位受到影响,这种问题后来被逐步渗透。
      但是当事人的态度出人意料。饶毅本人表示,他并不反对院士制度,同时也认为自己“退选”不应被效仿,“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不是院士制度本身的问题,其他单位做事情也是这样做的。”饶毅用高考制度来做类比,认为就院士制度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他只是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科学家进入中国科学院。而且,“不是这个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大环境的、文化的问题,文化不改,还是会跟以前一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488057.html

上一篇: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12)
下一篇: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上大学的,你还让他继续读吗?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