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基于余热回收的储能技术

已有 2896 次阅读 2011-4-21 15:51 |个人分类:栏目:封面图片说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太阳能, 建筑物, 协调性, 芯片组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其水平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储备低,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越来越被政府重视和人们关注。
      当前热能利用中的突出浪费是“降级使用”,即化石燃料直接燃烧,用于获取温度不高的热能,满足采暖、空调、干燥等生产生活需求,大量的低温余热被浪费。据调查,中国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节能潜力巨大。但在热能回收利用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一系列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许多能源利用系统中(太阳能系统、建筑物空调和采暖系统、冷热电联产系统、废热利用系统等)存在着供能和耗能之间的不协调性,造成了能量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浪费。
      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的角度,基于热能贮存的热电热泵技术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可行途径。目前商用热电热泵芯片组在冷热端温差小于50℃时,单级热泵制热系数在1.5—7.0之间,并在级联情况下,还可获得更大的制热系数,当有余热可利用时系统热力特性会显著提高。
      综合利用低温热能贮存和热电热泵技术,既可节省一次能源消耗,又可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的终端用能效率,不但节约系统的初投资,对于电网负荷峰、谷时间段电价分计的地区,还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这种技术在工业废热回收和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将间断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转化为连续能源方面,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采暖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己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科技导报》2011年第11期17—20页刊登了湖南大学教授张泠的论文“主动式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特性试验”,介绍了一种新型蓄热装置,研究结论对余热回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期封面图片由徐敏提供,意取绿色、环保,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本刊记者   代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435747.html

上一篇: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2011-04-01至2011-04-10
下一篇:仍无处理核事故明确路线图 日本被核事故牵着鼻子走
收藏 IP: 123.124.13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