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应增强论文发表的学术交流意识

已有 4064 次阅读 2010-2-11 15:44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纵横捭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导报, 科技评论, 2期

本文刊载在《科技导报》2010年第2期“科技纵横捭阖”栏目
文/朱大明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1],而促进学术交流是主要目的之一。但目前就论文发表动机、内容质量、文献引证、同行评审、期刊内容以及学术批评等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个方面看,学术交流意识亟待加强。
      从作者的角度看,论文发表绝不应仅仅是为了项目结题、绩效考核,更不能只是为评职称、拿学位。论文发表的基本动机应该是报道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以及独到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争取学术界的承认,并与同行交流、切磋,或接受同行质疑,以使其进一步修正、完善。任何创新性论文都离不开对已有相关文献的评价、继承、借鉴或批判。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最主要、最普遍的体现就是其论文之间的相互引证。有文字记录、有据可查的学术交流也正是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来表征的。论文发表并非最终目的,而只是学术交流的起点:如果一篇论文发表后,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就达不到学术交流的目的,其对学术进展就很难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只有力求发表真正有水平、有价值的高质量论文,才能赢得同行认可,产生学术交流的效果,并获得应有的学术地位。就论文的学术交流作用而言,作者不应只是关心自己的论文能否发表或发表了多少,更要在密切关注同行发表论文的同时,关注自己的论文发表后是否被同行引用,被哪些作者引用,哪些观点、内容被引用,是继承性引用还是批评性引用,引用频次如何,以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从关注发表转向关注引用不仅意味着从追求论文数量到注重论文质量的转变,更体现了对学术交流实效的重视[2]。冯长根[3]曾指出: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标注,体现着一种在广泛范围内促进同行认可的基本和重要的做法;学术论文中严谨的参考文献标注和对同行工作的评价,就是一个科技评价的平台。笔者认为,论文之间规范化的相互引证,不仅是一个科技评价的平台,更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从论文发表的审稿环节看,由于编辑、各位审稿人对稿件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各有侧重,专业学识各有优势和局限,很可能存在审稿意见分歧或偏见,甚至因某些非理性因素而影响审稿的客观公正;一些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稿件还须经过跨学科专家的综合评审。因此,编辑、同行审稿人、作者之间也需要学术交流和互动。在编辑、审稿人与作者构成的稿件鉴审系统内,虽角色定位各不相同,但按照“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都应具有平等对话的学术权利;只有针对论文稿件的论题及其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应用价值等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学术讨论,通过一定形式的沟通、答辩和反馈,才能有效甄别稿件内容的真伪、质量和价值,进而使评价意见总体上趋于客观、全面和准确,并对拟采用的稿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而且,基于学术交流可形成相互激励和监督的机制,可以避免审稿“暗箱操作”和非学术性因素影响,促使编辑和审稿专家本着公正、负责的态度对待审稿。这对保证审稿质量和论文发表的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现行的匿名审稿制还是理想的公开审稿制,都可以在不同程度或范围内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展开必要的学术交流,关键是编辑、审稿专家和作者要以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看待审稿,把审稿作为学术交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责任编辑要在作者与审稿人之间主动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在不违反现行匿名审稿制原则基础上,形成审稿意见沟通、反馈和答辩的交流机制。
      此外,即使是不成熟、不完善甚至是观点错误的学术文章,通过公开发表,接受更大范围的评判、质疑,从而得以完善或使别人得到启迪,这也是另一层面的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的意义。学术批评、商榷和争论是学术交流的一种突出表现。不同观点、理论和学派之间的讨论与争鸣,有利于激活思维,提示对方在观点或论证上的缺陷甚至错误,从而克服认识上的偏颇或失误,形成学术观点或理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真正开展学术批评与争鸣的为数不多,大都未专设学术批评或争鸣栏目,很少刊登有关学术讨论或商榷类文章。这应引起学术界尤其是科技期刊出版界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倡导学术交流,如:在“征稿简则”中应明确表示,特别欢迎学术争鸣和讨论类稿件,营造学术讨论与争鸣氛围;专门设置学术争鸣、讨论栏目,积极组织重要或热点课题不同观点的相关稿件;采用“编者按”、“编后语”或策划学术讨论选题,引导读者或作者对某些重点、热点或难点课题开展学术讨论或争鸣;编辑在编审有关学术评论或争论性的稿件时则要尽可能持公平的“中立”态度,使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质疑或争论性文章及时或优先发表。作者则应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争鸣,通过开展学术批评吸取有益的观点和思想。
      总之,学术交流是学术共同体中作者、审稿人、期刊编辑以及读者的共同责任。强调这一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和学术进展。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王芷)
[1] 李兴昌. 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5-6.
[2] 朱大明. 论文: 从关注发表到关注引用[J]. 科技导报, 2009, 27(16): 121.
[3] 冯长根. 应当重视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的战略作用[J]. 编辑学报, 2003, 15(5) :1-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294151.html

上一篇:拉萨市工程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保研的启示
收藏 IP: .*| 热度|

2 赵星 高峡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