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旸靖
四十岁,未竟之路的新起点 精选
2025-7-8 00:47
阅读:1806

忙了一整天,低头一看电脑上的时间,将至四十岁生日了,不禁想起十年前的自己。

三十岁的生日那天,我们一家人在落基山脉旅行,和H、家人一起开着房车,那天阳光明媚,我甚至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游泳。那时只觉得“到了三十”,却写不出什么感慨。大概是太幸福了,幸福到不怀念过去,也不憧憬未来——其实,是看不清未来,只能活在当下。奇怪的是,明明记忆力一向不错,对那次旅行的很多细节却异常模糊。尽管“三十而立”这个词听着铿锵,当年的我其实是有些惭愧的——理想未竟,方向未明,仍在打磨自己。

而如今,四十岁的生日在布拉格度过——这座见证了我青春的城市,也见证了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相比三十岁的迷惘,如今却有了太多太多的感悟,每天脑海中都是不同的想法浮现,却很难用语言完整表达。虽然我的脑子里从来不缺“问题”,但对于“四十不惑”这个词,我似乎开始有了一点真实的体会。

出国前一天见了嘉鱼的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老先生听说我们要四十了,说:“正是干事的时候。”师母也说:“四十岁,是经验和精力都正好结合的年纪,只要吃好、睡好、有精力干活,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回望四十岁之前的日子,我一直活得小心翼翼。经历过不少事,无论好坏,后来都沉淀成今天的我。今年开始,我学着不给自己设限,不再纠结“我能不能行”,而是直接去做,去试。

作为一个典型的“i人”,我对自己始终有很多怀疑。但四十岁后,我开始学着勇敢,开始主动出击。我的朋友G说:“四十岁了,豁出去再看十年,成不成,就看这十年了。”我也逐渐认同这句话。

经历一些生命里的重大转折之后,我越来越理解“向死而生”的含义。四十岁,我开始真正为自己而活。我想成为孩子的榜样,但更重要的是,我想成为我自己。

科研方向上也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从原本研究数学理论和方法,转向解决实际问题。我开始接触不同学科的同事、企业家、投资人、政府官员,跨界学习、跨界对话、跨界合作。我也开始主导那些我认为有价值、自己真正愿意投入的项目,从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方法。也许可以说,我此前活在象牙塔中,四十岁,才真正踏入了现实的社会。

我时常想起母校“饮水思源”的校训。我不知道什么叫顶天立地,我只希望自己不辜负曾经所受的良好教育,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够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点点有用的事。

四十岁了,我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我依然希望与人为善,但也明白,想成事,有时就必须承担误解与冲突。

这一年,也要感谢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思考效率。过去很多事需要日积月累,如今可以事半功倍。

说到底,四十岁这一年,我还谈不上什么成就。世俗意义上的名、利、钱都没有。如果非要说一点“成果”,那大概是:人缘还不错。到了这个年纪,我才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些奇特的能力——一些本该冲突终结的事件,经过沟通后反倒能友好解决,甚至成了朋友。这一点,我自己也挺自豪的。

未来很长,前路未知。我只希望自己能有一点点幸运眷顾,父母健康、心中有光,让我能真正干出点事情来,不辜负这“不惑”的年岁。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龙旸靖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53914-149277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