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曾经骑着一头老弱驴子,撑着伞横过长安大道,当时秋风劲吹,黄叶满地,贾岛见了此情此景,心有所感,吟出一句诗:“落叶满长安。”想要再吟出一句相对的诗,凑成一联,一时间又想不出来。苦思许久,忽然想到了一句:“秋风生渭水。”两句相联,浑然天成,贾岛喜不自胜。而因为心思全在诗句上,全然没察觉身外之事,忘了避让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驾,被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才将他放出来。
诗心入画:推敲-Seko-2025-08-17+21_32_38.mp4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余幽居,得句云:"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贾岛本性难改,后来寻访友人李余未遇,写诗为记,想到了两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是不是应该改为“僧敲”。反复斟酌锤炼,一边念念有词,一边作推门和敲门的姿势,路旁的行人都用惊讶的眼光打量他。
当时韩愈任京兆尹,车队所经之处,行人回避,贾岛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等到回过神来时,他骑着驴子,已经冲到的车队的第三节了,侍从将贾岛带到了韩愈马前,要问他冲撞之罪。贾岛将其中原因据实相告,说自己拿不准应该是用“推”字还是“敲”字,想得太入神了,才会忽略了身外之事,神游天外。
韩愈一代文宗,爱才惜才,当此之时,首先想的不是自己的权威被冲撞了,而是贾岛提出的这个疑问,驻马苦思许久,说道:“用敲字更好。”
这首诗题为《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朋友隐居之处,少有邻居,罕见访客,所以园子里长满了荒草。四周寂静无人,鸟儿自在地停宿于池塘边的大树上,我这个来访的僧人,在月下敲响了院门。门内久久无人应答,我只好独自离去。经过的小桥将原野景色分成了两幅画面,云彩的阴影掠过石头,那石头仿佛也在移动。我暂时离去,不久还会再来拜访,我们相约一起归隐,我不会失约辜负。
韩愈的眼光,的确精准。
僧敲月下门,有一种惊破隐士幽居与月夜寂静的动态画面感。
而且,友人不在家,门应该是关闭的吧?推门的动作,也不那么合理——当然,即使院门未锁,直接推门,也显得有些唐突不是?
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自此名著。
韩愈这位京兆尹,和骑着驴子的贾岛一道回到自己府中,结为布衣之交(超越贫富贵贱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之道。韩愈对贾岛的才华很欣赏,又惋惜他无处求学上进,于是教授贾岛诗赋策论,让他还俗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
韩愈还赠给贾岛一首诗,在诗中说,孟郊已逝,葬于北邙山,天地日月仿佛都为之失色;上天惟恐人间的文运断绝,于是让贾岛降生于世。
孟郊虽逝,文名已成,韩愈将贾岛与孟郊相提并论,贾岛的名声,由此也传扬开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45606-149985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