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的第二个故事是:《捧剑仆的求道》。AI给的标题是《捧剑仆:问道汉月》。视频内容比昨天的那个《诗僧傲骨:贯休传》简单些,所以完成速度很快。细节方面其实还需要调整,但是对我来说这个是新技术,还没摸清楚怎么调整细节,先看看一次成型的成品是什么样吧。风雪的背景,很契合主角的个性特点与故事的主旨。
捧剑仆:问道汉月-Seko-2025-08-11+19_34_24.mp4
喂给AI的博文内容如下:
捧剑仆的求道唐人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捧剑仆的故事:“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chuí),终不改。后窜去。其诗用语极为清新,情真意切。”
这个仆人,姓名不详,只知道是咸阳郭氏的家仆,大约专职是捧着宝剑随侍在主人身边,所以就直接称为“捧剑仆”,不过也有可能这个仆人就叫做“捧剑”——《红楼梦》里跟随元春入宫的丫鬟叫“抱琴”,迎春的大丫鬟叫“司棋”,宝玉有个得力小厮叫“茗烟”,宝玉后来给他改名叫“焙茗”,又有锄药、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几个小厮,他们的名字未必对应职能,但是也可以看得到命名的规律。
这个捧剑仆,身为奴隶——唐代奴隶为贱籍,等同于主人家的牛马与资财,地位卑下,生命权有限,唐律中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有罪,其上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主人不报官就杀死家中犯罪的奴隶,处杖刑一百;杀死无罪的奴隶,判处一年徒刑(监禁)。
然而这样一个奴仆,却心向逍遥自在之道,喜欢眺望那行云流水,哪怕因此遭到鞭打,也不肯悔改——就如同农夫看待家中的牛马,只管好好干活吃草便是,倘若经常喜欢凝望田地外的原野山川,不务正业,那必定是要呵斥责打的。
捧剑仆最终逃走了,不知去向,留下的诗,清新真挚,令人叹惋:
其一名为《诗》,其实应该是一首没有题目的诗:“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描写一个生动的生活细节,语言朴素自然。
其一名为《题牡丹》:“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谁能为向天人说,从此移根近太清。”——牡丹与桃李同样是花,却不像桃李那样受人推崇、得美好名声;谁能为牡丹向上天求情,从此移栽到太清道宫之中?
这首诗的解释,还有些不太确定的地方,唐人向来喜爱牡丹,为什么说不如桃李有佳名?或者意思恰好颠倒过来:同样为花,桃李是常见的普通花木,便是那奴仆与草民一般,不如牡丹富贵、得世人喜爱,但是倘若能得仙人垂青,移栽到太清道宫之中,又如何会输却牡丹?
这后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捧剑仆的本意:我身为下贱,便同样有一颗求道之心,倘若求得真仙悟得真道,又如何会输却于那些天生富贵的人?
最后一首是捧剑仆逃走的时候留给主人家的:《将窜留诗》:“珍重郭四郎,临行不得别。晓漏动离心,轻车冒残雪。欲出主人门,零涕暗呜咽。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
——他的主人应该是排行第四,所以称为“郭四郎”,他对主人并没有怨言,还请主人珍重,说自己临行之前不能来告别了;天色将晓,夜漏将尽,离别之时已到,驾着轻巧的马车,冒着残雪出发,将要离开主人家的时候,心中还有不舍,忍不住泪下;虽然如此不舍,哪怕万里迢迢、山川阻隔,也一心要奔往那心中的大道。“一心思汉月”,显然是借用“汉月”来指代心中追求的理想。
唐人笔记中没有记载,郭家有没有报官,或者是直接遣人去追捕这个逃亡的奴隶。
或许,喜欢求仙问道的唐人,喜欢读诗写诗、感情充沛、浪漫主义精神浓厚的唐人,最终被这个捧剑仆的诗作与向道之心感动,没有去追捕他,于是不曾留下追捕的记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45606-149756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