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E学术交流官方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JE2017

博文

什么是协作阅读?它如何提高你的科研效率和知名度 精选

已有 4541 次阅读 2025-9-15 10: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你几乎没有闲暇时间。你每天都要进行实地考察、教学、指导、撰写基金申请、参加会议,诸如此类的工作不胜枚举。

我提到过阅读吗?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阅读是一项耗时的活动。你要阅读与你的特定研究领域相关的他人工作成果,还要阅读你所在领域的新发现。不幸的是,随着大量新论文的发表,保持与时俱进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但是,如果你能在阅读和工作中提高效率呢?如果除了提高效率,你还能提高自己研究的知名度呢?

这就是 PaperHive。

PaperHive 于 2016 年 5 月上线,是一款允许研究人员进行协作阅读的工具,能让阅读更有效、更高效。在André Gaul博士发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阅读后,PaperHive 应运而生。他与Alexander Naydenov合作,共同创建了一个解决方案,使研究人员能够减少无效阅读时间,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学者协作阅读的机会。

什么是协作阅读?(collaborative reading)

AJE曾采访过PaperHive的联合创始人Alexander Naydenov如何定义协作阅读。他指出

"研究和创新是合作的连锁反应。但合作很少成为阅读过程的一部分。研究人员每周要花 12-25 个小时单独阅读一些最复杂的文档。为了解读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研究方法而浪费时间,还经常重复别人的错误,这不足为奇。

"协作阅读可以让研究人员和学生在线讨论文章和书籍,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读者可以直接在原文空白处附上问题、观点、链接和数字,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们的贡献中获益。围绕学术文章的零散对话将转化为学术文献的记录和引用部分。专家们可以从同事的反馈中获益,发现相关内容,提高自己文章的知名度。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合作是阅读的未来"。

当出版商将其期刊和书籍与 PaperHive 整合后,读者就可以通过评论对文章的页面和章节进行互动。读者可以留下最初的评论,也可以回复他人的评论。如果有人回复了你的评论,你就会收到通知,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继续对话。使用该软件后,用户可以直接在电子版文本中发表评论,然后任何其他访问该文章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些评论。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文件,这样,如果将来有更新、新见解或问题,你就会收到通知。

协作阅读如何帮助研究人员?

就研究内容进行文内讨论能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参与和理解所阅读的内容。PaperHive 发现研究人员在以下方面受益于他们的软件:

1. 提高阅读效率。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评论和讨论更轻松地理解研究内容,从而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其他感兴趣的学术文献或其他研究活动中。

2. 更多的学习机会。

当人们将自己的问题、想法和观点记录在文章中时,未来的读者就有机会从这些留言中学到一些东西。提高文章的价值和影响力。在大学讲座和研讨会上有多种应用。

3. 提高作者和读者的知名度。

除了作者的文章被评论后会获得更多曝光度外,对文章做出评论的读者也有机会分享和宣传自己的相关作品。通过合作阅读进行的互动也是分享和建立联系的机会。

1.jpg

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管理许多不同但又必要的方面,因此,如果有一种想法可以简化和加速其中的一些任务,那就再好不过了。PaperHive 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它提供了一款允许研究人员协作阅读的软件。这不仅能帮助研究人员减少所需的阅读时间,还能扩大合作和传播优秀研究成果的机会。

特别感谢 PaperHive Alexander Naydenov 对本文的贡献。

英文润色科学评审编辑|学术论文翻译期刊选择文稿格式排版图表处理|AJE作者资源中心

  • 自2008年以来,AJE一直是深受 Nature、PNAS、IEEE、ASME、AACR、ASM、AGU、PLOS等知名期刊及出版社

    或学会的信任。如您想了解AJE如何帮助研究者取得成功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AJE中文官网

  • 如您想学习更多关于论文写作和投稿的干货指导,敬请访问AJE作者资源中心

  • 本文首发于“AJE作者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您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们交流,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找到我们:

渠道码——科学网.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44631-1502010.html

上一篇:空欢喜!师兄论文 proof 以后发朋友圈庆祝,半个月后惨遭拒稿(附 checklist)
下一篇:写论文前,我们应首先考虑这3个问题
收藏 IP: 219.142.1.*| 热度|

2 王涛 高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8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