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目标探询阶段结束的标志七个条件列表
高德明 2025.4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中,目标探询阶段的结束与下一阶段(愿景描绘)的启动,需满足以下七项核心条件,均基于来访者的反馈可观察、可验证。
一、目标实现路径的可行性已确认
来访者能够清晰描述目标的具体行动指标,并确认其具备实现能力或资源支持。
1. 关键表现:
来访者使用“可观察行为”定义目标(如“每天学习2小时”而非“提升成绩”)[^1]。
咨询师通过量尺技术验证信心(例如:“实现目标的信心在1-10分中达到6分及以上”)[^4]。
2. 参考依据:
资料1指出目标需转化为“教练结束后可见的迹象”,如“走出教室时与进入前有何不同”[^1]。
二、来访者的语言从抽象转向具象
目标描述完成从情绪化表达到行为化描述的转变,消除模糊性。
1. 语言特征:
减少使用“应该”“希望”等虚词,增加具体动词(“规划”“执行”“记录”)[^3]。
能用“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描述目标实现后的场景(如资料2中“干净衣服带来的好处”转化为儿子起身动作)[^3]。
2. 技术验证:
资料2强调“生活化、图像化”提问的应用,如“他人看到什么会认为你已改变?”[^3]
三、目标的关联价值已被充分挖掘
来访者能够说明目标与其核心需求(如身份认同、关系维护)的关联性。
1. 判定标准:
连续追问“带来什么不同”时,来访者最终触及情感驱动(如资料3案例中“实现自我价值”)[^4]。
重要他人视角的引入(如“家人会如何评价你的变化”)获得明确回应 [^1]。
2. 反向验证:
若来访者无法回答“目标未实现的后果”(如资料1中“一年后仍未改变会如何”),则需继续探询[^1]。
四、例外经验与资源完成初步链接
来访者识别出至少一种既往成功经验或潜在资源,可用于目标实现。
1. 资源类型:
时间例外:“过去何时接近过目标?”(资料6)[^6]
能力例外:“你曾用哪些方法应对类似挑战?”(资料6)[^6]
2. 结束标志:
来访者主动提出“我可以尝试按照当时的方法调整”[^6],表明认知从问题转向解决方案 [^6]。
五、来访者情绪状态呈现积极转向
非语言线索与语调变化显示对目标的信心与期待。
1. 生理信号:
语气高昂(如资料3中“语调突然提升”)[^4]。
肢体放松(如手势增加、眼神接触稳定)[^4]。
2. 语言信号:
使用带有掌控感的词汇(“我能”“我决定”)取代被动表述(“或许”“试试看”)[^3]。
六、咨询师完成目标的“合约化”确认
以共识性语言总结目标,并获来访者明确承诺。
1. 操作步骤:
总结目标时使用来访者的原词(如资料4中重复客户关键词“专注科研”)[^4]。
提问“我们接下来将目标定为……,你是否同意?”[^5]
2. 技术依据:
资料3指出,结束前应通过赞美强化目标认同(如“我对你的规划能力印象深刻”)[^3]。
七、初步一小步行动方向已浮现
即使未完全规划细节,来访者能描述一个可立即启动的微行动。
1. 行动特征:
低门槛:如“今晚写20分钟学习计划”(资料5)[^5]。
可观察:行动结果能被本人或他人验证(资料1中的“明早最先出现的改善迹象”)[^1]。
2. 无效情况:
若来访者仅表示“会加油”“再想想”,需继续使用假设提问(如“如果现在必须行动,最小的一步是什么?”)[^1]。
总结:目标探询结束的综合性验证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类条件:
1. 逻辑验证:目标具体、路径可行、资源明确(条件一、四、七)。
2. 语言验证:从抽象到具象,从问题到解决(条件二、六)。
3. 情感验证:积极情绪与内在动机显现(条件三、五)。
当上述条件达成时,咨询师可通过过渡句自然转向愿景描绘,例如:“既然目标已清晰,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当它完全实现时,你的生活会有哪些更生动的变化?”[^3]
[^1]: 资料1提出“以终点为始”的验证方法,要求目标转化为“教练结束后可见的迹象”。
[^3]: 资料3案例显示,当客户能描述具体画像(如“摄像头记录的画面”)时标志目标具象化。
[^4]: 资料4督导记录指出语调变化与肢体语言是情感动机的外显信号。
[^5]: 资料5强调需通过“具体行动计划”确认目标的可行性。
[^6]: 资料6要求利用“例外经验”将问题与解决方案链接。
....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德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27145-148129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