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岸花又名红花石蒜和曼珠沙华等,其学名为石蒜,为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典型“花叶不相见”的植物,常被作为观赏植物种植。石蒜名称的来源可从《本草图经》中“多生于山石阴湿处,根似蒜头,有特殊蒜气”的描述找到答案。
彼岸花一般在初秋时分开花(8-10月),开花时花亭从植物基部抽出,盛开出鲜红色的花朵,成为秋季最美的风景之一。彼岸花开花时,叶已枯萎不见,《本草纲目》中“石蒜,----,春初生叶,----。七月苗枯,乃于平地抽出一茎如箭杆,长尺许。茎端开花四五朵,六出,红色,如山丹花状而瓣长,----”的描述就写出了该植物花的特点。
彼岸花常在野外石缝、坟头等处发现,有人说它是“黄泉路上的花”,故该植物也有两生花、幽灵花和死人花等叫法。《蝶恋花·彼岸花》中有“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尘世忍离谁再念?黄泉一路凝泪眼;叶落花开花独艳,世世轮回,花叶空悲恋;莫叹人间魂黯淡,何知生死相怜远!彼岸花开开彼岸,断肠草愁愁断肠;奈何桥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的描述。
彼岸花的叶和花均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其叶狭带状,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一般情况下在花凋谢后不久就可看到叶片从地下伸出,一直持续到冬季和春季。彼岸花的花序为伞形花序,一般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强度皱缩和反卷;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彼岸花因花大而艳丽,如同古代铜灯,故在古代常被叫作“金灯花”,唐朝薛涛在《金灯花 》中“阑边不见蘘蘘叶,砌下惟翻艳艳丛;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的描述写出了其特点。
据中国植物志介绍,石蒜还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其鳞茎含有石蒜碱、伪石蒜碱、多花水仙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等十多种生物碱,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和杀虫等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肾炎水肿和毒蛇咬伤等;石蒜碱具一定抗癌活性,并能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也是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要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栗茂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9332-149989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