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茂腾
蕺菜是啥?实则为鱼腥草和折耳根! 精选
2025-3-30 11:04
阅读:4305

当看到蕺菜这种植物时,估计很多朋友会对其读音和是什么植物感到很陌生,但说到鱼腥草,绝大多数都很熟悉。蕺的读音为jí,其和鱼腥草代表的实际上是同一种植物。从植物命名的规则上来说,蕺菜是学名,由于其闻起来有“鱼腥味”,故又获得了鱼腥草这个俗名。鱼腥草最早见在《名医别录》中的“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称”的描述。

IMG_20240513_164159.jpg

由于蕺菜的怪味道,该植物也有臭狗耳、狗腥草、丹根苗、臭猪草、臭尿端、臭牡丹、臭灵丹、臭蕺、臭根草、臭耳朵草、臭茶和臭草等俗名。从形态上看,蕺菜叶片为卵形或阔卵形,顶端短渐尖,基部稍内折,故其从整体上看起来好似折起来“耳朵”,再加上其可食用的根状地下茎(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的部位地下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而不是根!本图片引自中国植物志,故该植物获得了侧耳根、折耳根和臭耳朵草等俗名。

21C526826755C39E.jpg

IMG_20220529_091228.jpg

从分类上来讲,蕺菜为三百草科蕺菜腥臭草本,《清稗类钞》中“蕺为蔬类植物,通称蕺菜,野生,茎细长,高七八寸,叶为卵形;初夏开淡黄色小花,有苞四片,色白如花瓣,茎、叶皆有臭气,亦称鱼腥草”的描述基本写出了其植物学特点。蕺菜的叶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顶端短渐尖,背面常呈紫红色,基部扩大,略抱茎。蕺菜开花时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花序上4个白色长圆形或倒卵形的类似似花瓣的结构并非是其花瓣,而是总苞片;蕺菜的花序为穗状花序,没有花瓣,每朵花具有雄蕊3枚,其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花药长圆形;雌蕊花柱3枚,柱头侧生。

蕺菜是食药两用植物,其嫩根茎在我国西南地区常作蔬菜或调味品食用;蕺菜全株也可入药,《本草纲目》中有“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疾,解毒”的记载;中国植物志有“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栗茂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9332-147991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