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百科——茶梅与山茶!近日,学院开学术年会,会议茶歇期间和同事到酒店附近转了一下,看到了正在开花的茶梅,多位同事都将其认作了山茶花。这也难怪,山茶和茶梅均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二者“长”的的确很像,但仔细观察一下,二者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茶梅是山茶科山茶属小乔木或灌木,茶梅花大小不一,具有花瓣6-7片,阔倒卵形,基部近离生,大小不一;花色一般为红色或浅红色;雄蕊离生,子房花柱3深裂几及离部。在花凋谢时,其花瓣往往一片片脱落。茶梅叶革质,椭圆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褐绿色,边缘有细锯齿,叶片长3-5 cm,宽2.5-5 cm。
茶梅花期一般在11月到次年3月,花较山茶花稍小,明代陈道复在《茶梅》中有“花开春雪中,态较山茶小;老圃谓茶梅,命名亦端好”的描述,写出了茶梅花较山茶花小的特点。至于茶梅的名字来源,有说法是其花的形态同时具有梅花和茶花的特点,故得名茶梅。明代高濂在《梅花令·茶梅》中有“花却是,与梅浑”的描述,写出了茶梅花形与梅花有些类似。茶梅在古代也被称为“海红花”,明代顾起元有“茶梅,即小样粉红山茶,本名海红花,以其自十二月开至二月,与梅同时,故约茶梅”的描述。
由于茶梅名字中有“梅”,故常有人认为茶梅是梅的一种,实际上茶梅和梅在亲缘上没有什么关系,茶梅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而梅则为蔷薇科李属植物,清陈淏子在《秘传花镜》就早有“茶梅,非梅花也”的描述。茶梅深受大家的喜爱,由于其花开寒冬腊月,假若在下雪天,盛开的茶梅更是别有意境,宋代刘仕亨在《咏茶梅花》中有“小院犹寒未暖时,海红花发暮迟迟,半深半浅东风里,好是徐熙带雪枝”的描述。
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一般比茶梅要高大一些。其花顶生,花色一般为红色,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内侧5片倒卵圆形,长2厘米左右;雄蕊3轮,花柱长先端3裂;山茶花一般是整朵地凋落,和上述的茶梅花瓣一片片散落不同。山茶叶色亮绿,颜色较茶梅稍浅一些,其叶厚革质,椭圆形,先端略尖,边缘有细锯齿;其叶片较茶梅大一些,长在5-10 cm,宽2-3 cm。
描述山茶花的诗句众多,如宋朝金朋说在《山茶花》中“严寒瑞雪正飘飘,布满乾坤似玉浇。独见墙头倾赤艳,鲜红几朵破琼瑶”的描述,以及宋朝苏轼《邵伯梵行寺山茶》“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的描述均写出了在寒冷冬季中可以看到山茶盛开。宋代诗人陆游《山茶》中“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中的“东园三月”和“绿丛又放数枝红”也山茶开花时间,至少在3月份还可看到山茶花。的确如此,山茶的花期一般在1-4月份,但比茶梅稍晚一些。
山茶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其油酸含量达80以上,是品质优良的植物油。山茶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和《百草镜》中有“山茶多种,惟宝珠入药。其花大红四瓣,大瓣之中,又生碎瓣极多,味涩,二三月采,阴干用之”的描述。中国医药网也有“凉血止血、散瘀和消瘀肿”等的描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栗茂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9332-146986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