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清肺排毒汤”中的植物:《植物学》停课不停学(二) 精选

已有 8811 次阅读 2020-2-20 19:56 |个人分类:辨识植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清肺排毒汤”中的植物:《植物学》停课不停学(二)

2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第六版和第五版相比发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变化,比如删除了“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的表述,同时,在试用药物中增加了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在中医治疗方面变化较大,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期增加了“清肺排毒汤”,并指出其适用范围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早在2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就发布了“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2月12日,发布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平台,把中医药参与诊疗方案制定、联合查房、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纳入医院管理制度。鼓励当地力量较强的中医医院参加到协作机制中来,加强中医药救治力量”。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2月6日报道,根据4省试点临床观察“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2月17日,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现有的临床有效数据显示“中药复方清肺排毒汤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救治前景”。此外,从1月22日开始,广东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始运用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肺炎1号方”来救治患者,结果显示该方可明显改善轻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症状,有减少重型肺炎发生的趋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其处方组成为麻黄、炙甘草、杏仁、生石膏(先煎)、桂枝、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紫菀、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和藿香。配方中除了生石膏之外,全为植物源的草药。这些植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各自的药用价值是什么?本博文详细介绍了“清肺排毒汤”中涉及的植物及其药用价值,以下植物描述参考中国植物志、中国药典、中药学教材和相关网络资料。

麻黄:麻黄一般是指麻黄科麻黄属草本类小灌木植物,一般用做草药的为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这里以草麻黄为例进行介绍:草麻黄为麻黄科麻黄属草本状灌木,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叶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雄球花多成复穗状,苞片常4对,雄蕊7-8;雌球花单生,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麻黄可促使患者发汗、化痰止咳、滋阴敛肺和运水祛湿等,《本草纲目》这样描述“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线常被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气喘、风湿痹痛及阴疽、咳痰等病症。


炙甘草:甘草炮制而成加工品,将生甘草片在蜂蜜炼成中蜜的中用文火拌炒3-5 min后,进行烘干不粘手时取出即可。生甘草指甘草根和根茎的干品,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而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


杏仁:杏仁为杏或山杏的种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杏仁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有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治疗疥疮和消肿等功效。《本草纲目》“苦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杏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叶边有圆钝锯齿;花瓣圆形至倒卵形,白色或带红色,雄蕊约20-45;果实球形,白色、黄色至黄红色,常具红晕,果肉多汁,核卵形或椭圆形,两侧扁平,种仁味苦或甜。


桂枝:樟科植物肉桂干燥嫩枝,当年生枝条四棱形,黄褐色;叶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稍急尖,边缘内卷;圆锥花序,花白色,花被内外密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能育雄蕊9,退化雄蕊3,花柱纤细,柱头小;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据中国植物志描述:树皮称肉桂,肉桂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桂枝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功能,治外感、风寒、肩臂肢节酸痛。


泽泻: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沉水叶条形或披针形,挺水叶宽披针形、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花两性,外轮花被片广卵形,内轮花被片近圆形,远大于外轮,白色、粉红色或浅紫色;瘦果椭圆形或近矩圆形,果喙自腹侧伸出,喙基部凸起,膜质;泽泻全株有毒,以地下块茎毒性较大,《本草纲目》描述该植物可以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和疝痛等。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中药材图像数据库描述如下:菌核体呈块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为棕黑色或黑褐色,有许多凸凹不平的瘤状突起及皱纹,整个菌核体由多数白色菌丝交织而成,菌丝中空;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伞形或伞状半圆形,常多数合生,表面深褐色,中部凹陷,呈放射状;《本草经集注》枫树苓,其皮去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利水渗湿,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和带下等。


白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结节状,叶片通常3-5羽状全裂,侧裂片1-2对,倒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裂片比侧裂片大,叶边缘或裂片边缘有长或短针刺状缘毛或细刺齿;头状花序,总苞片9-10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及中外层长卵形或三角形;中层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最内层宽线形,顶端紫红色;小花紫红色,冠簷5深裂;苍术根状茎入药,为运脾药,性味苦温辛烈,有燥湿、化浊、止痛之效。白术是常用重要的大宗中药材,是多种中成药制剂的重要原料,有北参南术十方九术的说法。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中国药典》描述如下: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皱缩纹理;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和心悸不安等。


柴胡:伞形科柴胡属一些植物的干燥根,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本属植物作为中药柴胡原料主要有北柴胡、银州柴胡、红柴胡和黑柴胡等;为解热要药,有解热、镇痛和利胆等作用,《本草纲目》这样描述柴胡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北柴胡为柴胡属多年生植物,有木质化的主根和须状支根;单叶全缘,茎生叶基部较狭;复伞形花序,花两性;萼齿不显;花瓣5,黄色,有时蓝绿色或带紫色,长圆形至圆形,顶端有内折小舌片。


黄芩: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总状花序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花序,花冠紫、紫红至蓝色,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两侧裂片向上唇靠合;根茎为清凉性解热消炎药,《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均有功效;可消除高血压的头痛、失眠、心部苦闷等症,如对白喉杆菌、伤寒菌、霍乱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止效用。


姜半夏:半夏炮制加工品,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草本植物,块茎圆球形,叶2-5枚,叶基部具鞘幼苗叶卵状心形至戟形,老株叶片3全裂,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钝或锐尖,肉穗花序;块茎入药,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主治咳嗽痰多、恶心呕吐;外用治急性乳腺炎、急慢性化浓性中耳炎。


生姜:姜科姜属草本植物,根茎肥厚,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穗状花序球果状,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短于花冠裂片,有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侧裂片卵形;根茎供药用,干姜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生姜主治疗“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


紫菀:菊科紫苑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常有不定根;叶长圆状、圆状匙形、匙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圆齿或浅齿,叶上面被短糙毛;头状花序多数,舌状花约20个,舌片蓝紫色,管状花稍有毛;紫苑还有一个俗称“还魂草”,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慢性气管炎,止咳和化痰等功效。


冬花:学名为款冬,菊科款冬属多年生草本,基生叶阔心形,边缘有波状,顶端增厚疏齿,下面被密白色茸毛;头状花序,边缘有多层雌花,花冠舌状,黄色;柱头2裂;中央两性花少数,花冠管状,顶端5裂,柱头头状,常不结实;花蕾及叶入药,有止咳、润肺、化痰之功效,《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和寒热邪气。唐代诗人张籍在《逢贾岛·僧房逢着款冬花》诗云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十二街中春雪遍,马蹄今去入谁家


射干:鸢尾科射干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叶剑形,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花序顶生,每分枝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钝圆或微凹,内轮较外轮花被裂片略短而狭;雄蕊3,花柱顶端3裂,裂片边缘略向外卷;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根状茎药用,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心形或卵状心形,基部深心形,顶端圆形;花紫黑色,花被管钟状,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或近平展;果近球状,棕黄色。作为中药可同时具有止痛和镇咳功效,常用于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和风湿痹痛等。


山药:学名为薯蓣,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断面干时白色;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序轴明显地呈字状曲折,雄花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雌花序为穗状花序;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块茎为常用中药“淮山药”,有强壮、祛痰功效,又能食用。


枳实:芸香科柑橘属的酸橙干燥幼果;酸橙枝叶密茂,刺多,翼叶倒卵形,基部狭尖;总状花序,有雄蕊发育和雌蕊退化倾向,花大小不等,雄蕊20-25枚;果圆球形或扁圆形,难剥离,油胞大小不均匀,凹凸不平,果心实或半充实,瓢囊10-13瓣,果肉味酸,有时有苦味或兼有特异气味;枳实多用于治饮食积滞所致的脘腹痞满胀痛、热结便秘、腹痞胀痛、湿热泻痢、里急后重、胃下垂和脱肛等。


陈皮: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和燥湿化痰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橘柚位列上品,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本草纲目》记载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柑橘为单身复叶,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顶端常有凹口;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瓣5,盛花时常向背卷;雄蕊20-25枚,柱头头状;果通常扁圆形至近圆球形,橘络甚多或较少,呈网状;瓢囊7-14瓣,囊壁薄或略厚,汁胞通常纺锤形,短而膨大。


藿香: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茎四棱形,上部被极短的细毛;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尾状长渐尖,边缘具粗齿;穗状花序,花冠淡紫蓝色,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宽大,边缘波状,侧裂片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柱与雄蕊近等长,先端相等的2裂。藿香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腹痛吐泻和鼻渊头痛等,《本草纲目》也有相关描述“霍乱腹痛垂死,同橘皮煎服;暑月,同丁香、滑石末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9332-1219522.html

上一篇:20200220——浪叶花椒(Zanthoxylum undulatifolium)
下一篇:20200221——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收藏 IP: 27.17.178.*| 热度|

12 黄永义 郑永军 杨正瓴 刘钢 杨卫东 杨顺楷 陆玲 刘玉胜 姜进举 张庆费 姚远 王德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