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校园里的梧桐叶开始纷纷飘落,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冷和静谧。新学期已然开启,熟悉的全体教师会议如约而至。作为图书馆长,虽然不直接承担教学任务,但每月一次的会议,是我观察学院学术生态变迁的重要窗口。校长、教务长、副校长及相关教学管理层悉数列席,由教师协会主席主持,会议内容往往不仅关乎报告,也隐藏着深层次的趋势与挑战。
今年秋天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十四位新教师加入了学院。令人关注的是,这些教师全为非终身轨职位——faculty fellow、visiting professor、instructor等。他们多数是刚完成博士学业的青年学者,带着满腔理想踏上教学岗位,却面临着普遍只有一年任期的现实。根据学院广告,他们的年薪在6.7万美元左右。任期届满后,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职位,职业的不稳定性令人心生忧虑。唯一的例外,是一位退休后从别处来到这里教授爵士乐的资深教师,他像一棵秋日里历经风霜的老树,为新枝带来一抹沉稳。
由于财务压力,本财年惠特曼学院暂停了所有 tenure-track 教师的招聘。此举虽在短期内缓解了财政负担,但也加剧了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非终身轨教师一年一聘,既是学院灵活应对教学需求的策略,也是青年教师在学术道路上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作为图书馆长,我关注到这种变动对教学支持工作的影响。年轻教师的快速更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服务节奏,快速响应教学需求,设计更加模块化和灵活的资源体系,支持多学科、多领域的教学活动。同时,短期合同的性质限制了教师与图书馆的深入合作,也使得他们很难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然而,这种短暂的任期和频繁的流动,不禁让我对文理学院学科的长远发展感到忧虑。历史、语言、社会学、音乐等领域不仅需要新鲜的血液,更需要稳固而持续的师资支持来守护学科的深厚积淀和文化传承。博士学位持有者历经多年艰辛,理应有机会在稳定的岗位上深耕细作,而非不断在一年任期与下一站之间漂泊。
秋风扫落叶,提醒着我们学术共同体的稳定性正遭遇挑战。财务压力与学科使命之间的矛盾,是这场变迁的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的角色更显重要——我们要为这些短暂而宝贵的教学旅程提供支撑和安放的空间,帮助教师们在流动中找到学术的归属。
秋日校园,老树与新枝相伴,记录着这场教职结构的变迁。愿无论风霜如何,学术的土壤依旧肥沃,愿每一位教师在这里扎根、成长、开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傅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6383-150032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