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平
城堡、雪山与职业之路 ——从耶鲁到西雅图的图书馆人思索 精选
2025-7-12 00:15
阅读:1348

这次在西雅图参加 Orbis Cascade Alliance 理事会议的三天里,我选择每天从 Silver Cloud Inn 步行23分钟前往华盛顿大学本科生图书馆。其一,是想活动筋骨;其二,也想借此感受一下这所世界名校的校园风貌与建筑氛围。

华盛顿大学的校园有着令人赞叹的建筑美感:哥特风格的红砖石墙、飞檐尖顶、雕花扶壁,在阳光下散发出沉静庄严的光泽。最令人震撼的,是站在主图书馆前的红砖广场上,抬头望去,远处巍峨的雷尼尔雪山如同神祇般矗立于云天之间,仿佛提醒着人:知识之巅,并不只藏于书斋,也在山外天地。

这种风格,让我不禁想起耶鲁大学。尽管两校相隔万里,建筑师也并不相同,但它们共享同一种建筑语言——学院哥特式(Collegiate Gothic)。这种起源于牛津、剑桥的建筑风格,在20世纪初被耶鲁所采纳,以重现中世纪学术殿堂的氛围。耶鲁的纪念塔、斯特林图书馆,甚至住宿学院的中庭布局,都充满了牛津气息;而华盛顿大学,也在西海岸用类似风格,构筑起属于自己的象牙塔。

当年初到耶鲁,我常常在校园里徘徊,一边走一边仰望那些如教堂般庄严的图书馆,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就像打了鸡血一般。我想,很多学生和教师都会有类似的感觉:为自己所处的象牙塔而感到骄傲。

但多年之后再回望,我开始意识到:象牙塔虽美,却也可能成为人生发展的围墙。许多在耶鲁工作的图书馆员,终其一生专注于某一种语言的编目,晋升之路窄如细径。耶鲁的图书馆员等级共分五级,能升至第五级者凤毛麟角,年薪可达十六万美元或更高,目前耶鲁大学图书馆员职业中期薪水平均在12万美元左右,但大多数馆员止于三级,能到四级就很不错了,即使三级四级也难掩专业成长的局限感比如一生局限于某种语言的编目,耶鲁的馆员没有faculty status因此没有学术发表的强制硬性要求。于是,不少人选择离开,去寻找更具弹性与创造性的空间。我也是其中之一。

离开耶鲁之后,我的职业道路明显打开了许多:我在其他学校得到了 faculty status,有机会参与教学与研究,有机会发表学术文章,对于faculty status的馆员这个是必须的而且需要第一作者或者单一作者发表在高质量有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获得终身职位并晋升至正教授,更有机会在职位与薪酬上实现跳跃式成长。那一刻我意识到,真正值得珍惜的,不是那些宏伟的建筑,而是一个人是否拥有持续成长与自由探索的能力与环境。

高楼大厦终究不是你的,只有那些真正属于你的通道与成就,才值得自豪与珍惜。也许正是这些建筑的高墙与尖顶,给予人最初的敬畏与归属感。但若只止步于风格的膜拜,便可能被困于形式的围墙之内。建筑可以承载理想,但不能替代通道——真正属于我们的,是那些不断成长与突破的机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傅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6383-149335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